1.3噪声及其控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docx
1.3噪声及其控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3噪声及其控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3噪声及其控制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出减少噪声污染的建议。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噪声的产生:重点讲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使学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并传播的,以及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噪声的传播途径:强调噪声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以及不同介质对噪声传播的影响。
-噪声的控制方法:介绍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包括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噪声的测量:难点在于理解分贝(dB)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分贝计进行噪声的测量,使学生能够理解噪声的强度和危害。
-噪声控制的实际应用:难点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如何设计隔音墙、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等。
-噪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噪声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考虑噪声控制问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物理实验器材(声源、分贝计、隔音材料、不同介质的传播介质等)
-课程平台:学校物理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挂图、黑板板书、教具演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噪声及其控制》预习PPT,要求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噪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噪声?你认为这些噪声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噪声的来源。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观看记录和讨论区提问,确保学生预习到位。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了解噪声的定义和分类。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个人理解和疑问。
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学生对噪声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噪音污染”的新闻报道引入,提问学生如何理解噪声污染,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噪声的测量单位分贝(dB),以及不同分贝级的感知差异。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实验,测量不同声源的噪声级别。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分贝的概念。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分贝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测量。
作用与目的:
学生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理解分贝在噪声控制中的重要性。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设计一个简单的隔音设施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供学生了解噪声控制的最新技术。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设计隔音设施,并撰写设计报告。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学习噪声控制的最新技术。
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
作用与目的: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提高创新能力。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环境噪声控制技术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适合对噪声控制有深入了解的学生阅读。
《噪声与振动控制》:该书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噪声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噪声控制。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这本书以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为背景,分析了噪声污染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重要意义。
《声音的世界》:这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适合对声音感兴趣的初中生阅读。
《声学基础》: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声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