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解析版).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学科素养诊断试题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膀胱内的尿液 B.突触间隙的液体 C.汗腺分泌的汗液 D.口腔内的唾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膀胱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结构,因此膀胱中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汗腺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汗腺分泌的汗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C错误;
D、口腔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因此口腔中的唾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细胞1、2、3和其生存的液体环境Z、X、Y的相互关系,下列对图中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A.Z中含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和离子
B.若细胞1是肝细胞,则Y处的氧气含量高于Z处
C.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环境是图中的X和Z
D.图中“→”可表示将X、Y、Z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X为淋巴液,Y为血浆,Z为组织液。
【详解】A、Z为组织液,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A错误;
B、Y为血浆,若细胞1是肝细胞,由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导致Y处(血浆)的氧气含量高于Z处(组织液),B正确;
C、X为淋巴液,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X淋巴液和Z组织液,C正确;
D、图中“→”可将X淋巴液、Y血浆、Z组织液连成一个整体,三者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D正确。
故选A。
3.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出现“腹水”症状。已知肝硬化患者体内肝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血浆白蛋白合成显著减少,同时由于肝脏对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作用大大减退,使其含量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
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释放,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蛋白合成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
D.肝硬化患者的水平衡调节异常,对水的重吸收能力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有关,且血红蛋白不属于血浆中的成分,A错误;
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B错误;
C、血浆蛋白合成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会使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由于肝脏对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作用大大减退,使其含量升高,因此肝硬化患者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C。
4.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B.该实验只能证明缓冲液和血浆对HCl具有缓冲作用
C.结果说明血浆组和缓冲液组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加入HCl后,由于缓冲液和血浆对HCl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血浆组和缓冲液组一开始都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但清水组的pH应降低,而不是升高,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A正确;
B、由坐标曲线可知,在刚开始加入HCl时,血浆组和缓冲液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pH的相对稳定,只能证明缓冲液和血浆对HCl具有缓冲作用,B正确;
C、由坐标曲线可知,随加入HCl量增多,血浆组和缓冲液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