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利勃海尔起重机伸臂直线度控制方法.docx

发布:2025-04-08约1.2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利勃海尔起重机伸臂直线度控制方法

利勃海尔在LTM全地面起重机的伸臂制造中,通过预变形工装设计有效控制焊接变形导致的直线度偏差。其具体方案结合了精密计算、仿真技术和实际生产经验,以下是关键设计要点:

1.预置反向弯曲角度

1.1数据驱动的预变形量

根据历史焊接变形数据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利勃海尔对伸臂臂架预置0.5°~1°的反向弯曲角度,以抵消焊接冷却后因热收缩产生的正向变形。例如,在LTM1120-4.2型号中,通过预变形工装实现反向预拱,确保焊接后自然回弹至理想直线。

1.2分段差异化调整

针对不同节臂的长度和受力特性,预变形量会进行分段调整。例如,长臂段可能采用更大的反向弯曲量,而短臂段则适当减小,以匹配实际变形趋势。

2.工装结构与约束机制

2.1刚性夹具与液压系统

采用高强度钢制夹具配合液压夹紧装置,将臂架固定在预设的反向弯曲状态。夹具设计为多点可调结构,支持不同型号臂架的快速适配。

2.2动态调节功能

部分工装集成传感器实时监测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通过液压系统动态微调夹持力,减少热输入不均导致的局部变形。

3.分阶段焊接与工装协同

3.1对称焊接顺序

在预变形工装固定下,焊接采用对称分段退焊法,从中间向两端交替施焊,平衡热应力分布。例如,主焊缝由双机器人同步焊接,确保热输入对称性。

3.2焊后时效处理

焊接完成后,部分机型采用高频振动时效处理或局部退火,进一步释放残余应力,减少后续矫直工作量。

4.仿真与工艺迭代

4.1有限元仿真预测

利勃海尔利用ANSYS等软件模拟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变形趋势,优化预变形量及工装设计参数。例如,通过仿真确定不同焊缝的收缩系数,指导工装反向预置量的精确调整。

4.2数据闭环管理

实际生产中的变形数据被反馈至仿真模型,持续优化预变形策略,形成“预测-生产-校准”的闭环系统。

5.质量验证与校准

5.1三维激光扫描检测

焊后通过激光三维扫描生成臂架数字化模型,与设计图纸对比分析直线度偏差。若偏差超过±2mm/10m,则进行液压矫直或局部火焰矫正2。

5.2动态负载测试

在预变形工装设计验证阶段,对臂架施加模拟负载(如静载试验),确保其在实际工况下的直线度稳定性。

6.实际应用案例

以LTM1120-4.2为例,其伸臂制造流程包括:

工装预变形:根据仿真结果预置0.8°反向弯曲;

机器人焊接:双机器人同步施焊主焊缝,热输入误差控制在±5%以内;

振动时效处理:消除残余应力;

激光校准:最终直线度偏差≤2mm/10m,达到行业领先标准2。

7.技术优势

高精度控制:通过预变形与智能工装的协同,将焊接变形量降至最低;

生产效率提升:减少焊后矫直工序,缩短制造周期;

适应性广:方案可扩展至不同吨位和结构的起重机伸臂制造。

利勃海尔的预变形工装设计体现了其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通过数据驱动和动态调整,确保了起重机伸臂的高性能与长寿命。用户可通过定期激光检测和遵循维护指南,进一步延长设备精度寿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