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ppt

发布:2025-04-10约4.1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非手术治疗对病情较轻或炎症已有局限化趋势以及原发性腹膜炎,可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前的准备。具体措施包括①禁食,胃肠减压②补液,输血,抗休克③合理应用抗生素④对症处理等。治疗原则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一般不超过12小时无效;01腹膜炎病因不明,无局限趋势者。03手术原则:正确处理原发病灶;彻底清理腹腔,吸净脓液;必要时安置腹腔引流。05出现中毒症状,或合并休克者;02手术方式为剖腹探查术04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腹腔脓肿:急性腹膜炎局限化后,脓液未被完全吸收积存于某一部位而形成腹腔脓肿以膈下、盆腔、肠间脓肿为最多见。粘连性肠梗阻:腹膜炎治愈后,腹腔内多有不同程度的纤维性粘连,一部分肠管粘连可造成扭曲或形成锐角,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剧烈疼痛不缓解,害怕手术,不适应住院环境有关01急性疼痛——与腹膜受刺激或手术创伤有关02体温过高——与腹腔感染、毒素吸收有关03营养失调——与禁食、感染导致机体高代谢消耗有关04引流管引流异常的危险05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06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一般护理:体位:半卧位(无休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有利于腹腔炎症局限于盆腔,减轻中毒症状。饮食管理、胃肠减压:禁食可减少胃肠蠕动,防止加重病情;胃肠道穿孔或急性肠梗阻等病人行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改善胃肠道血供和减少消化道内容物自穿孔部位流入腹腔。01输液或输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02抗感染: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等。03疼痛护理:诊断明确者可给予药物止痛,对诊断不明仍需观察或治疗方案未确定的病人,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护理措施生命体征22%关注辅助检查50%液体出入量38%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60%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40%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22%禁止灌肠,禁服泻药。40%备皮、配血、用药。38%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一般护理:体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饮食:术后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2~3日后,待肠蠕动恢复、拔出胃管后,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逐渐改为半流质或普食;行胃肠吻合术者须严格控制进食时间及性质。活动:早翻身、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注意腹腔引流管引流液量、色和性质。注意有无腹腔内活动性出血、伤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病情观察:治疗配合:用药护理:术后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输液和营养维持,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以补充机体代谢的需要;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减轻疼痛;术后遵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0102腹腔引流常用的引流管有硅管、乳胶管或双腔引流管等。护理时应掌握每条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及时接通并妥善固定引流管,不要受压或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有效。当病人体温及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腹部症状体征缓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色清,即可考虑拔管。准确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03010204腹腔引流护理:预防伤口污染或感染。1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早发现切口感染征象3对腹胀明显的病人可加用腹带,以使病人舒适及防止伤口裂开。4伤口护理:1健康指导2向病人提供疾病的护理治疗知识。3有消化系统疾病者及时治疗。4指导病人早期进行适当活动,防止肠粘连。5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凉、过硬及辛辣食物,以防止在肠粘连的基础上诱发肠梗阻。6如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复诊。第二节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什么是腹部损伤?腹部损伤是指因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腹部,导致腹壁,腹腔内脏器和组织的损伤。腹部损伤的特点:发生率高:交通事故、战伤工伤、自然灾害涉及面广:包含多系统的脏器和组织;伤情复杂:可同时出现多脏器和组织损伤危险性大:大出血和感染是死亡的主因闭合性损伤腹部脏器伤腹壁伤开放性损伤穿透伤非穿透伤按腹壁是否破损分类:腹部损伤的分类:02根据损伤深度分:单纯腹壁损伤腹腔内脏器损伤根据损伤的腹内器官性质分类:空腔脏器损伤:胃、肠、胆囊、膀胱损伤。内容物溢出易感染致急性腹膜炎。实质性脏器损伤:脾、肝、胰、肾损伤。腹腔内出血致失血性休克。01了解病人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姿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