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_2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 综合测试卷.pptx

发布:2025-04-08约4.69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A.1B.2 C.3 D.4C[解析]本题关键是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和极值点,Ⅰ层是对流层,因越远离地面,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Ⅱ层是平流层,因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大气温度增高,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再增加。

2.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会看到万里无云C.Ⅰ层中有时会看到雨、雪现象D.Ⅱ层中暴露在阳光下不会损伤皮肤D[解析]Ⅰ层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Ⅱ层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云层分布在对流层,所以飞机在Ⅱ层飞行时会看到万里无云。雨、雪等现象发生在对流层。Ⅱ层中有臭氧层,之上的部分紫外线强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此完成3~5题。3.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解析]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因此气温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4.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A[解析]几乎全部水汽都集中在对流层。5.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信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A.臭氧层 B.电离层 C.对流层 D.热层B[解析]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因此当电离层受到干扰时,探空气球与基站的通信设备可能发生异常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②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③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④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解析]读图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而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

7.图中表示的是()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A[解析]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8~9题。8.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湖陆的湿度差异 B.湖陆的热力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B[解析]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B?

?10.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A?

11.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下图为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场及各种力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D??A?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读图,完成14~15题。

?C[解析]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本题图上等压线疏密程度一样,且比例尺相同,则等压线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A?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A.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