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10.3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章《浮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doc

发布:2025-04-07约1.32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分课时设计

课题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本节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本节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应用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及浮力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等。本节内容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两部分构成。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想想做做”等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所需实验设备大多数只用生活中的材料就可进行,这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安排这些探究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动手,探究知识得到相应的结论。就学习要求而言,既有过程性要求,也有结果性要求。

2.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浮力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并已学会了系统的力学知识,对学过的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以及多媒体课件,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及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随着实验活动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追求自然科学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验证了自己的推理和猜想,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极大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视频和搜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对本节课是一个完美的补充。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3)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4.评价量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评价量表

任务列表

任务要求(满分:20分)

学生自评

同学互评

教师评价

任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观察思考、举例、交流分析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10分)

任务二:浮力的应用

知道浮力的应用,知道它们的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10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

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

实验2: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

视频展示潜水艇。

思考:潜水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自由地上浮与下沉,它是怎样在水中实现浮沉的呢?

以上的现象都与物体的浮沉有关,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学生观看,体会浮沉现象。

从生活和实验两个方面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任务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上面的基础上,介绍名词:上浮、下沉、漂浮。

演示:将土豆和苹果一起放进水里,让学生观察:土豆在水中下沉,而苹果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用力向下压苹果使浸没在水中,一松手,苹果又向上浮起。

提问:能让苹果在水中下沉,让土豆在水中上浮吗?

提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谁?它们的方向怎样?(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个力:重力和浮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思考:(1)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当F浮>G时:物体上浮,最后物体漂浮:F浮=G(部分浸没)。

(2)当F浮=G时: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位置。

(3)当F浮<G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在水底。

提问:如果把土豆切得更小一些,它是否可能在水中上浮?(不能)

提问:能不能利用它们的密度关系来判断呢?

总结:可以根据密度判断物体的状态:

(1)当F浮>G时,即:ρ液>ρ物物体上浮

(2)当F浮=G时,即:ρ液=ρ物物体悬浮

(3)当F浮<G时,即:ρ液<ρ物物体下沉

悬浮和漂浮的比较:

(1)相同点:都是静止的平衡状态,受力特点相同:F浮=G物。

(2)不同点:①悬浮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

对于实心物体:ρ物=ρ液。

②漂浮是部分浸没,V排V物。对于实心物体:ρ物ρ液。

让学生观察,充分讨论、操作后,汇报做法。给苹果扎上几枚铁钉,就是增大苹果受到的重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