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pt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CapitalMedicalUniversitySchoolofNursing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CapitalMedicalUniversitySchoolofNursin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医学科(一)定义定义:患者在严重的休克、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后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困难及顽固性低氧血症。临床特点: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病理特征:肺微血管高通透性、高蛋白质渗出性肺水肿、透明膜形成病理生理改变: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二)病因1.病因及危险因素(1)肺内因素—即对肺直接损伤的因素①化学性因素:如吸入胃内容物、毒气等②物理性因素:如肺挫伤、淹溺③生物性因素:如重症肺炎(2)肺外因素休克、败血症、严重的非胸部创伤、大量输血、急性重症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等(三)临床表现常在受到发病因素攻击后12~48小时内发生1、起病急,在肺直接或间接损伤后突然发生2、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5次/分钟以上,气促、发绀,伴烦躁、焦虑、出汗3、胸部听诊早期有干湿啰音、哮鸣音,肺部实变体征4、氧分压低于60mmHg,一般给氧氧分压不能纠正(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胸片:斑片状浸润阴影,有时称“白肺”动脉血气分析典型表现:低PaO2、低PaCO2、高pH值呼吸空气时(FiO20.21)PaO260mmHg氧合指数(PaO2/FiO2):ALI≤300,ARDS≤200后期:PaCO2升高和pH降低血流动力学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2mmHgARDS病人胸片显示“白肺”ARDS病人胸片显示“白肺”(五)诊断要点有ALI和(或)ARDS的高危因素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氧合指数≤300时为ALI,≤200时为ARDS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浸润阴影PCWP≤18mmHg或临床上能排除心源性肺水肿(六)治疗要点治疗原发病氧疗机械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与监护其他治疗原则:面罩给氧高浓度:FiO2>50%使PaO2≥60mmHg或SaO2≥90%。原则:早期:高浓度氧疗无效时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压力控制通气加用PEEP(六)治疗要点治疗原发病氧疗机械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与监护其他治疗原则:以较低循环容量维持有效循环早期不输胶体液输血:新鲜血优先,库存血应加用微过滤器原则:补充足够的营养,宜期开始胃肠营养严密监测呼吸、循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糖皮质激素、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吸入一氧化氮(七)预后病死率:30%~70%多数(49%)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存活者大多在1年内肺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八)其他护理诊断/问题低效性呼吸型态与不能进行有效呼吸有关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与呼吸窘迫、疾病危重以及对环境和事态失去自主控制有关自理缺陷与严重缺氧、呼吸困难、机械通气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气管插管和代谢增高有关言语沟通障碍与建立人工气道、极度衰弱有关潜在并发症: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八)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1)体位、休息与活动(2)给氧(3)促进有效通气(4)用药护理(5)心理支持(6)病情监测(7)配合抢救(2)给氧1)给氧方法(2)给氧2)效果观察有效指标: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3)注意事项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妥善固定给氧气的导管、面罩、气管导管等保持给氧管道和面罩的清洁与通畅嘱病人及家属不擅自停止吸氧或变动氧流量(一)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1)体位、休息与活动(2)给氧(3)促进有效通气(4)用药护理(5)心理支持(6)病情监测(7)配合抢救针对II呼吸衰竭病人指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保证呼吸道通畅情况下给予缓慢静脉点滴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时减慢滴速出现肌肉抽搐时及时通知医生(5)心理支持了解和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应经常巡视鼓励病人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指导病人应用放松、分散注意力和引导性想象技术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CapitalMedicalUniversitySchoolofNursing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