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高考诗歌修辞手法 一轮复习 课件31张(含音频+视频).ppt

发布:2025-04-06约6.03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修辞手法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修辞方法。

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

常用修辞手法。

3、掌握古诗修辞手法

的解题思路。

1、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

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

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真等。

2、技法解密

A、明确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B、阐释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

重点不仅是辨识和判断,还有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

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体会主旨的作用。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

3、这种手法怎样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达了什么主旨。

(析效果)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

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

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

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Ø“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

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

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

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

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

月光的明洁。

(含拟人和拟物)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

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如: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把柳条、藤蔓和黄莺拟人化来表

达这种依依难舍之情的。诗人化无情为有情,使柳条、藤蔓

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感,且对他的离去也是依依不舍的。

②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

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

•具体说明:把“影子”比拟成蜿蜒游动的

火蛇。

③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鲁迅全集》第三卷)

•具体说明:把“公理”这种抽象概念比拟

成能卖几块钱一斤的东西。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运用拟物的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

东西,化虚为实,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词.愁绪本是抽

象的,但诗人却用船都载不动.诗人化抽象为具体的

事物,巧妙地表现了她愁情的深重.以舴艋舟载不动

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

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

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

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

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

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

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

分别借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