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人教版选修1)练习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doc
专题五课题三
一、选择题
1.利用凝胶色谱法什么样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溶解度高的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D.所带电荷多的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首先洗脱出来。
答案:A
2.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
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
解析:A中凝胶色谱操作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
答案:C
3.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中,分析无误的是()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C.洗涤过程选用0.1%的生理盐水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解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除血红蛋白以外的杂蛋白;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大,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过程选用0.9%的生理盐水。
答案:D
4.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实验中,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图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原理的理解,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留在颗粒外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颗粒内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通过凝胶间隙先被洗脱,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进入凝胶内部而后被洗脱。
答案:B
5.下列各项中,一般不影响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分离度的是()
A.层析柱的高度 B.层析柱的直径
C.缓冲溶液 D.样品的分布
解析:分离度取决于柱高,为分离不同组分,凝胶柱必须有适宜的高度,分离度与柱高的平方根相关。样品的分布也影响分离度,缓冲溶液的pH影响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因此也影响分离度。只有层析柱的直径一般不会影响分离度。
答案:B
6.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A.电荷的多少 B.分子的大小
C.肽链的多少 D.分子形状的差异
解析: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故在此电泳过程中,迁移率只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答案:B
7.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①0.9%的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⑤柠檬酸钠
A.②④ B.①④
C.④⑤ D.①③
解析:在蒸馏水中红细胞吸水涨破,甲苯作为有机溶剂能够溶解细胞膜,加速细胞的破裂。
答案:A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解析: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叫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答案:D
9.以下对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要用猪血细胞来进行实验
B.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析出,所用的方法相同
C.在实验中都要进行除杂处理以便得到较纯净的DNA或血红蛋白
D.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后呈现蓝色
解析:猪血中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DNA,只能用来提取血红蛋白。DNA第一次是在盐水中析出,第二次是在酒精溶液中析出,最后鉴定DNA要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且需沸水加热。
答案:C
10.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的原因是()
A.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B.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
C.气泡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气泡会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
解析:凝胶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小球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一些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了洗脱液的流动次序,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答案:A
11.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子戊在沉淀中,则丙也一定在沉淀中
B.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