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pdf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
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
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当接到
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
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
分子相互接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
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
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
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
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
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
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
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
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
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做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
(1)函数式:e=Emsinwt(其中★Em=NBS3)
(2)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
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平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
势,磁通量的变化率。
(3)若从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
变化规律为i=Imcos3t。
(4)图像: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变
化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⑵值:Em=NBSG),值Em(Um,Im)与线圈的形状,以及转动
轴处于线圈平面内哪个位置无关。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
应根据交流电的值。
(3)有效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
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交流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
流电的数值,叫做该交流电的有效值c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
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
E=Em/,U=Um/,1二5/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其他交变电流
的有效值只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可乱套公式。②在
正弦交流电中,各种交流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交流电表上的测量
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一一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
需的时间。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变化两次。
频率f:交流电在I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角频率:
3=2冗/T=2冗f
o
4.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3)远距离输电过程:输电导线损耗的电功率:P损二(P/U)2R
线,因此,当输送的电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
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l/n2。
(4)解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公式P损二U线1线或P损二U
线2R线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U线不易求出,且易
把U线和U总相混淆而造成错误。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3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