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年级/班级:高一年级
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每题2分)
要求:翻译并理解文段大意。
1.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温故
(2)知新
3.理解下列文段大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现代文阅读(共10题,每题2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列哪个选项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最准确?
A.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B.师生关系的处理
C.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D.教育的意义
3.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古诗词鉴赏(共5题,每题5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简析诗歌的主题。
2.下列哪个选项对诗歌的意境描述最准确?
A.美景如画
B.乡愁难抒
C.勤奋学习
D.师生情谊
3.分析下列诗句的表达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四、作文(共30分)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材料:近日,某高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网络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体社交还是虚拟社交?”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写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议论文。
五、综合练习(共5题,每题5分)
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哪个选项是《论语》中孔子的言论?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下列哪个选项是《孟子》中孟子的言论?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人之初,性本善。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下列哪个选项是《庄子》中庄子的言论?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下列哪个选项是《大学》中的观点?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庸》中的观点?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思路:
1.翻译:
(1)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陷入困境。”
(2)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有所新发现,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2.词语解释:
(1)温故:温习旧知识。
(2)知新:了解新的知识。
3.文段大意理解: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知道后就要改正。”
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思路:
1.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了学习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
2.主旨概括:
C.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3.句子作用分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指出只学习不思考会导致迷茫,只思考不学习会导致疑惑。
三、古诗词鉴赏答案及解析思路:
1.主题简析:
诗歌的主题是思念家乡和亲人。
2.意境描述:
B.乡愁难抒
3.表达手法分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诗使用了借代手法,用“青青子衿”代指青春年华,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作文答案及解析思路:
(此处为作文部分,因篇幅限制,不提供具体答案,但解析思路如下:)
-分析材料:首先明确辩论主题,理解实体社交和虚拟社交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确定立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看法,选择支持实体社交还是虚拟社交,或者提出折中观点。
-论证观点: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心理需求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所选立场的合理性。
-总结全文: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观点,并给予读者一定的启示。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