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构建研究.docx
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构建研究
李华云
摘?要: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从档案的管理利用角度能推动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打造高校专题档案管理特色;从学术角度则能推动档案学、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高校在构建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途径和方向上,基础是内部的建设过程,归途则是与其他館藏地手札档案资源的联合共享。
关键词: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途径
Abstract:
TheconstructionofspecialdatabaseofcollegeletterArchivescanmotivatetheinformationmanagementandservicelevelofuniversities,creatingcharacteristicofcollegesspecialArchivesmanagement,whileitcanalsopromotecrossoverstudyofarchivalandhistoricalstudy.OnthewayanddirectionofconstructingspecialdatabaseofletterArchivesincolleges,thefoundationistheinternalconstructionprocess,andthedestinationisthejointsharingwithothercollectionsofletterarchiveresources.
Keywords:
College;LetterArchives;Specialdatabase;Methods
高校馆藏手札区别于一般公文函件,是书写者手写给某一特定对象,用于讨论、暄问、告知、商议或传递情意等的信息内容。建立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是高校在馆藏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档案的途径,也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重要手段。
1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创建意义
手札真实记录了校史人物和事件对学校和地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类影响涵盖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各面,映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足迹。因此,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1更新高校档案管理方式
对于档案利用来说,手札档案在高校馆藏数据库的分类中,较多散见、杂糅在历史档案类别下。高校对手札档案未进行有效归类建档,整体上对其关注和利用度不高。如果清理这部分史迹,可发现其巨大的档案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在四川大学江姐纪念馆建设过程中,保存于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的江姐写给谭竹安的绝笔书信,就成为最能展现江姐个人生平、革命情操及纪念馆特色的内容。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为之动容,通过书信强烈感受到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全面整合高校手札档案信息资源,创建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能推动高校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从接收、整理和分类等实践环节促进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更新。同时可以有效关联和对接社会需求,全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2贴合高校档案编研需求
对专题档案数据的挖掘,本身是促进档案资源整理和编研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就馆藏名人手札,纷纷出版精选本。
上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率先出版了《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1905-1949)》,集中收录建校至建国前的先贤手札计178位,近200件。时隔八年,该书于2005年再次出版续集。其他地区省属高校以及档案馆、博物馆,也编选有名人手札著作。这体现了国内馆藏者对现有资源深度和细度开挖的认识,然而手札档案资源的利用与建设,现今仍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以精品展示居多,对资源的整体观照和建设不足。手札档案资源只有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材料的集中、共享,才能保证在原有个例展示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利用和研究。
1.3推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档案本身带有鲜明的史学因子和文化因子,需要通过开发利用加以全面显现和扩展。
高校馆藏手札档案记录着校史人物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历程,反映着他们同社会各界交往的面貌。这些档案材料能让览信者近距离感受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温度和对构建与传承校史记忆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史学研究的一手资料。手札内容实现公开传播,既能实现其知识价值,也能实现其育人价值。因此,建立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是开发高校档案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2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创建途径
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涉及高校内部手札档案资源的全面搜集、整合分类,数据库建设技术的应用,也涉及高校等馆藏地之间手札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专题数据库构建需要物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