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01-2019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喉痹.docx
医鸡
火
火
团体标T/CACM1301—2019
代替ZYYXH/T317—2012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慢喉痹
Clinical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otolaryngologyinTCMChronicpharyngitis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12
T/CACM1301—2019
引言
慢喉痹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2012年7月第一次制订了《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慢喉痹》(ZYYXH/T317—2012),已经在临床应用了6年多,在临床中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根据国际惯例,定期要对指南进行修改,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服务广大患者。
本指南的修订是借鉴国际指南修订惯例,同时结合中医特点,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修订,本指南与ZYYXH/T317—2012相比,最大的进步是结合了循证医学证据,并以证据为基础,做出等级推荐,同时在全国同行间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请注意本指南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指南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指南修订资金来自中央专项资金资助,无潜在利益关系。
13
T/CACM1301—2019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慢喉痹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慢喉痹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慢喉痹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耳鼻喉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慢喉痹Chronicpharyngitis
慢喉痹是指长期反复咽部不适,以咽黏膜慢性充血,或肥厚,或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西医学的慢性咽炎等属于本病的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常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3.1.2临床症状
咽部可有干燥、异物感、灼热、轻微疼痛等不适,或咽痒咳嗽、干呕等。病程较长,时轻时重。
3.1.3局部检查
咽黏膜可见慢性充血,或见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甚者融合成片;或咽黏膜干燥萎缩。
3.2鉴别诊断
3.2.1慢乳蛾
慢乳蛾可有咽部干燥、异物感等症状,但同时可见腭扁桃体慢性充血、粘连,隐窝口可有栓塞物。
3.2.2咽喉和食道肿瘤
咽喉和食道肿瘤可出现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但进食时症状加重,咽喉及食道检查可见新生物;慢喉痹咽异物感仅在空咽时较明显,但无呼吸、吞咽障碍。
3.2.3梅核气
梅核气是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由情志失常,痰气凝结引起。咽黏膜无明显充血肿胀或肥厚改变。慢喉痹除咽部异物感外,咽部可见干燥、痒、灼热、轻微疼痛等不适感。咽黏膜可见慢性充血,或见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甚者融合成片;或咽黏膜干燥萎缩等。
4辨证
4.1肺肾阴虚证
咽干少饮,隐隐作痛,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噎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有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舌红,苔薄,脉细数。
4.2脾气虚弱证
咽喉不舒,微干、微痒、微痛;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或恶心,呃逆反酸,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或腹胀,胃纳欠佳,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14
T/CACM1301—2019
4.3脾肾阳虚证
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病程日久,咽黏膜色淡;或有面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胀,食少,大便清稀;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4.4痰凝血瘀证
咽部异物梗阻感,咽微痛,咳痰不爽;或恶心欲吐,胸闷不舒;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滑。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扶正、利咽为原则。
5.2分证论治
5.2.1肺肾阴虚证
治法:养阴利咽。
主方: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加减。(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Ⅲ)
常用药: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北沙参、浙贝母、当归、白芍、甘草。
5.2.2脾气虚弱证
治法:益气利咽。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Ⅲ)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芍、升麻、陈皮。
5.2.3脾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