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护理课件.pptx
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护理
呼吸消化血液内科
;
01/概述
目录
03/术中护理
04/术后护理;
内科胸腔镜是针对胸腔疾病而设计的一种微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在胸腔镜引导下,医生能全面观察到胸膜、肺表面,并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与胸腔穿刺胸水细胞学检查和闭式胸膜活检相比,胸腔镜对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对临床常规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病变有着显著的价值。;
适应症:
一、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
二、癌性胸腔积液
三、结核性胸腔积液四、脓胸
五、自发性气胸
六、其他原因所致胸腔积液如:弥漫性肺疾病、胸壁、胸膜、纵膜病变;
●概述
禁忌症:
一、胸腔闭锁。比如胸膜广泛的粘连。
二、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
三、患者心肺功能比较差,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
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
五、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六、患者有持续的不能控制的咳嗽。
七、患者极度虚弱、体质差,不能耐受胸腔镜检查。;
黄江民医生在为患者行胸腔镜检查;
1、心理护理:患者因胸痛、呼吸困难,涉及胸外科手术而心情紧张或顾虑较重,虽然VATS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然而患者仍旧会对其创伤、并发症等产生疑问,因此术前心理疏导很重要,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在建立医患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同时介绍病房中或已康复同类患者与其认识,消除顾虑使患者和家属能积极主动接受手术治疗。
2、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前做深吸气、吹气球及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来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向患者解释此种方法是促进术后咳嗽、咳痰及避免肺部并发症有效方法!;
●术前护理
1、手术环境的准备:内镜胸腔镜要求按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施胸腔镜时可在手术室进行,也可在内镜室操作,若在内镜室操作,术前对内镜室空气消毒。一般采用术前紫外线照射1h后可操作。
2、操作时按无菌要求:术前戴手术帽、口罩、洗手、泡手、穿手术衣。
3、??者常规消毒、铺手术单。
4、手术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手术要求进行。;
●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
体位:
1、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
2、腋下垫胸垫,增大肋间隙,防止损伤臂丛神经。
3、用专用支架将头部的治疗单撑起,利于患者呼吸。
4、患侧上肢上举过头顶。
5、因手术时间较长,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注意保暖。;
术中护理:1.循环监测:①心电图监测:ECG监测可以了解心率变化、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情况。②血压监测。2.呼吸监测:
①SpO2是唯一能无创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并同时显示脉搏容积波及心率的方法。术中可利用它及时发现低氧血症。②吸氧浓度监测,及时调整FiO2以保证PO2的正常。
术中心理护理:1.应与患者适当交流,分散其注意力,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减轻疼痛,对于明显紧张焦虑的患者,多给予患者抚慰。2.具体方法,如:握住患者的手,轻轻抚摸患者肩部等。必要时给予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1.手术完毕置引流管,连接水封瓶,嘱病人深呼吸咳嗽,将胸腔内积气排出,固定引流管,观察心电、血氧情况,查看有无皮下气肿,观察引流液的色、量的变化,引流液过多暂时夹闭,如无不适协助患者慢慢做起,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协助病人做轮椅或平车返回病房。
2.半坐卧位,可在能力范围内更换体位,便于胸水引流。
3.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态。
4.大量胸腔积液致呼吸困难或发热者,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氧耗,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5.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脱出。;
●术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指导
1、体位指导床头抬高(45~60°),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可起到减轻伤口张力的作用。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防止阻塞、扭曲、受压。
2、咳嗽咳痰指导鼓励患者深呼吸和主动咳嗽,以利于排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和胸腔内积气、积液,使肺复张。咳嗽排痰时,可扶患者坐起拍背,嘱其深吸气后咳嗽。对于无力咳嗽的老年患者,可一手按压住切口处,另一手的中指按压其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帮助其有效咳痰。;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指导
3、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可进行翻身、肢体的动。翻身及活动时需用手扶住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和脱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引流瓶直立位,长管的下口插至液面下3~4cm,避免引流瓶倾斜甚至倒立,避免引流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