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6约9.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表示相应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靶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肌肉细胞,A神经递质

C.①胰岛B细胞②肝细胞,A胰岛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垂体细胞,A甲状腺激素

2.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分别为E1和E2,且E1小于E2;甲、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分别为E3和E4,且E3小于E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1,则乙种植物能正常生长,甲种植物停止生长

B.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停止生长

C.光照强度低于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D.光照强度高于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D与B间以及D与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图丙中B所处的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C.图乙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4.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单体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1 B.1/2 C.1/3 D.2/3

5.下图为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最可能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②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吡罗红可使其呈现红色

C.③的合成总是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②和③的分子组成上都含有五碳糖

6.假设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

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6条染色单体

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2种或4种配子

D.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G、g两种基因

7.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竹子和二倍体水稻杂交,得到F1,F1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最终培育出新品种,命名为“中华竹稻”。下列相关推理合理的是()

A.F1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B.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

C.“中华竹稻”自交。所得子代既有竹子,也有水稻

D.F1幼苗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植株

8.(10分)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是诱导生物发生变异,通过人工选择获得生产上所需的新物种

B.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方向不定向,所以诱变育种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不会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身上

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

二、非选择题

9.(10分)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图1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图2表示进行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后的大棚内玉米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卡尔文循环离不开光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当环境中光照增强,温度过高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提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15时以后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17时与15时相比,自然种植大棚内玉米植株C5的合成速率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图2中两条曲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