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图示为中科院近来发现的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H2O2和淋巴因子TNFa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将细胞质内的Bid蛋白分解成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与图中H2O2和淋巴因子相似,都可以作为信号分子
B.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cBid的数量,cBid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正反馈调节
C.线粒体、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
D.该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2.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
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
3.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a、b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
4.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酵母菌属于自养兼性厌氧生物
B.100s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C.200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300s后,抽取培养液与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
5.某课外小组用传感器测定了不同条件下250ml有鱼和无鱼池塘水的溶解氧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
1
2
3
4
5
条件
26℃光照
26℃黑暗
26℃光照
10℃光照
10℃黑暗
材料
池水
池水
池水+鱼
池水
池水+鱼
2小时后的溶
解氧变化(μg)
0.378
-0.065
-0.758
-0.03
-0.215
A.1号瓶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0.378μg
B.4号瓶池水中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26℃条件下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1.136μg
D.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6℃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自身生长
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物都可以抑制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板形成,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C.达尔文通过实验验证:吲哚乙酸在植物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是导致向光性的原因
D.赤霉素和乙烯可分别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7.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a1~a4的浓度不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1
2
3
4
5
2,4-D溶液浓度
0
a1
a2
a3
a4
根的平均数目(条)
1.8
2.4
3.8
3.8
1.3
A.2,4-D既能促进生根又能抑制生根
B.2,4-D溶液浓度最高的是组别5对应的a4
C.2,4-D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a3之间
D.2,4-D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植物激素
8.(10分)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
C.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需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
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确定胎儿不患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
9.(10分)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不同碘摄入水平对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即低碘组、正常碘组、5倍、10倍、50倍、100倍高碘组;
第二步:低碘组饲喂低碘饲料、正常碘组饲喂等量正常饲料、后四组饲喂等量饲料且饲料中碘含量分别为正常组的5倍、10倍、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