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实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雨果 这是谁? 雨果 法·雨果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巴黎圣母院》节选 这是什么地方?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投入保卫共和国的斗争。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 作者简介 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为救女郎而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品简介 1.了解雨果的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2.理清课文情节,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3.理解文本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 字音字形 鞭笞 镂刻 菲薄 耷拉 紧扎 脊背 蜷缩 抽搐 牛虻 黝黑 诅咒 虫豸 恫吓 迸出 跛脚 哄笑 挣(zhèng)脱 轧轧(yàyà)地响 犄(jī)角 chī lòu fěi dā zā jǐ quán chù méng yǒu zǔzhòu zhì dòng bèng bǒ hōng 检查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分别找出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并分别概括出选文的典型环境,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脉络 典型环境: 伽西莫多(核心人物) 看客(围观群众) 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 2、地点—— 主要人物: 1、时代—— 中世纪的蒙昧时代 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 中世纪时代的人的特点是什么? 课文第二、三段对刑台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无知 愚昧 无聊 没有怜悯心 它既展示了情节开展的环境,也是一幅社会风俗画的描绘。还写出了周围群众的无聊、庸俗和麻木。 环境: 情节的发展脉络: 一、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景象 二、受刑人的出现和围观者的态度 三、接受笞刑的具体经过 四、围观者的侮辱与诅咒 五、受刑人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 六、在无人理睬后有人给他水喝 (1---5) (6-16) (17---23) (24---39) (40—47) (48---67) 深入课文,具体探究: 1.伽西莫多为什么会受笞刑的?说明了什么? 2.请概括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3.作者用如此之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看出围观群众怎样的心理? 4.第16段第29段描写妇女姑娘与孩子的笑与报复有何目的? 6. 伽西莫多受刑后围观者的表现前后是否一致?这说明什么? 5.在伽西莫多受刑结束后,观众都做了些什么?伽西莫多作了怎样的反抗? 7.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你从一大颗眼泪中读到什么? 8.正因为如此,人们也被感动了,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这“好极了”的呼声? 问题探究: (八问八思) 1 伽西莫多为什么会受笞刑的?说明了什么? ——劫持爱斯梅拉达。 —说明克洛德的邪恶、阴险、自私 伽西莫多的无知、朴实、善良。 2 请概括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对待劫持过她的人善良 纯真 以德报怨 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真挚热烈 对待陷害利诱:勇敢坚强、不屈服 她是个善良真诚勇敢纯洁又美丽的吉普赛姑娘 3.作者用较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