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粤教版).docx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粤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粤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科学的奇妙世界,探索设计与制作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乐器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对音乐和声音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小乐器。
2.实践操作: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3.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和协作,共同完成小乐器的制作。
4.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资源,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培养环保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能够识别不同乐器的发声特点。
②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如切割、钻孔、粘贴等,确保小乐器的结构稳固。
2.教学难点,①
①创意设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②材料选择:引导学生根据小乐器的制作需求和材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②制作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确保制作过程中安全、高效。
③团队协作: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沟通和分工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声音原理和小乐器制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设计“音乐猜猜猜”游戏,让学生通过听声音来猜测不同乐器的类型,提高他们对乐器音色的敏感度。
3.实施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乐器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5.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扮演: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一个有趣的话题——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乐器呢?
2.学生互动: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喜欢的小乐器和音乐故事。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角色扮演: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那么,我们如何让物体振动起来呢?
2.学生学习: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3.老师角色扮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小乐器的制作。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木块、塑料瓶、纸杯等。然后,根据乐器的形状和功能,进行切割、钻孔、粘贴等操作。
4.学生学习: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学习如何选择材料、切割、钻孔、粘贴等制作步骤。
三、小组合作
1.老师角色扮演: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2.学生互动: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小乐器的制作中。他们互相讨论、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
1.老师角色扮演:同学们,现在请各小组展示你们制作的小乐器。我们可以通过听音、观察外观等方式,来评价一下每个小组的作品。
2.学生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小乐器,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观察,对作品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
1.老师角色扮演: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设计与制作小乐器,大家做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学生反思: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如学会了团队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等。
六、拓展延伸
1.老师角色扮演: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乐器的制作,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乐器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口琴,或者学习如何演奏一种乐器。
2.学生拓展:同学们对拓展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七、课后作业
1.老师角色扮演: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请大家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并记录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学生作业:同学们认真记录下课后作业,准备回家后动手制作小乐器。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乐器的起源与演变》: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乐器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乐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生活中的声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