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先秦说理散文课件.ppt

发布:2019-10-29约1.95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发展: 《老子》、《论语》(韵散结合和语录体) 《墨子》、《孟子》(专题论辩文) 《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节 《论语》与《老子》; 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史记·孔子世家》) ;(二)《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 孔子讲学图;(三)《论语》的体制特点: 语录体:《论语》中记载的都是孔子与弟子及与时人的对话,大多都是篇幅短小,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篇章。 采用对话的形式,针对性很强。 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和形象隽永的语言。 ;(四)《论语》的文学成就: 在简短的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 以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丰富的语气词。;《待坐章》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的问题的讨论。 ;文中的孔子一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形象,他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充分显示出他既是一个温厚的长者,又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通过他对四位弟子的才干和个性所做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以礼乐治国的理想及向往淡泊的心情,反映出其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二、老子与《老子》;(一)关于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老子修道徳,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徳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汉帛书《老子》;第二节 《孟子》;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收徒讲学图;二、孟子的思想: 张扬性善说 强烈的民本思想 仁政学说;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长于论辩,多采用类比论证的手法。 善于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 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 ;《齐桓晋文之事章》 一、“仁政”思想分析: 总纲领:“保民而王” 具体实施方法: 1、“制民之产” 2、“谨痒序之教”;二、艺术特色: 1、在说理时开门见山提出“保民而王”的“仁政”总纲领,之后又层层深入,指出其实施的两条具体措施:“制民之产”与“谨痒序之教”。说理条理清晰,结构井然。;2、说理生动,善用譬喻。 3、语言犀利明畅,气势充沛。铺排手法的使用。;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庄子的思想: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奇诡、最诱人、最深邃的组成部分之一 : 1、庄子提倡“无用之用”,认为人只有无所可用,才能保全和涵养完满的人生。 2、庄子认为人应当剥脱一切有碍于生命的情欲、心智、观念(包括仁义礼乐),剥脱一切有碍于生命的偏执,使感性生命活泼、丰满地表现和发展。 ;3、由于“道”这一核心范畴从根本上说并没有摆脱神性,所以庄子的人生哲学充满着对于“彼岸世界”的向往。 ;三、《庄子》的文学成就: 1、卮言、重言、寓言 2、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的虚构来象征和暗示哲理。 ;3、瑰玮諔诡的艺术风格和恢宏形象的论辩风格。 4、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 庄子梦蝶图;《遥逍游》 本篇阐述了天地间万物有大小高低不同,但只要不依赖外界而任性尽能,各当其分,便可逍遥至乐、绝对自由的理论。 ;艺术特点: 1、本文构思宏伟、结构颇具特色。 2、语言生动,挥洒自如。 3、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