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利与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利与弊
[摘要] ?目的 ?探讨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意义及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存在问题。方法 ?从医院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管理、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护理管理及药学管理3个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意义,从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沟通要求、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能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药学科研的开展;但药师的专业素质仍有待提高,存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提高静脉药物调配质量、发挥药剂科在合理用药管理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加强沟通与协作,提高药剂科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沟通能力。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意义;存在问题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或护理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普通电解质类、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是为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临床提供优质的输液产品和药学服务的部门[1]。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液体药物静脉输注的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治疗模式已由开放式/半开放式向着全密闭式的输液方式转换。在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使静脉药物在生产、采购、储存、配送的过程中均能保持密闭和无菌状态,药品质量能得以保证,而在使用过程中,开放式/半开放式的配制过程成为药品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应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为提高静脉药物配置质量,解决开放/半开放式静脉药物配置问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运而生[2]。
目前PIVAS在中国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史,它的利弊使每个医、药、护理人员褒贬不一,运转好的医院感到它确实给 HYPERLINK /html/47/javascript:; \t /html/47/_self 患者带来安全用药和利益,运转较差的医院则抱怨劳民伤财,大多数未开的医院则在观望。医院PIVAS何去何从,业内外人士都在广泛关注。因为PIVAS发展的好坏已与医疗卫生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国内静脉药物配置的现状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给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80%以上,高出国外发达国家20%~30%。而静脉给药是所有给药方式中要求最高的一种,因为一旦发生问题,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长期以来,输液的配置均是由护士在病区治疗室无净化的开放环境中进行的,而治疗室的空气环境由于人员进出频繁,无相应的净化措施,因此很难保证质量。另外,护士在配置细胞毒性药物时,通常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措施,从而可能造成职业伤害。而且,临床输液使用过程中通常以经验决定配伍的合理与否,而在判断药物相容性、稳定性方面也往往依据输液有无变色、沉淀等物理现象,其他如降解等很多不变色无沉淀的化学反应就很容易被忽略,相关药物知识的缺乏也使得护理人员无法为临床输液的使用提供进一步的药学指导。
因此,近年来国内医药界也十分关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服务,纷纷建立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我国第一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1999年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建立。此后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及其他省市也相继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至今全国已建立中心几百座以上。常州市中医院于2010年6月建立了常州地区首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2002年1月22日,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 HYPERLINK /html/47/j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