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docx

发布:2024-05-14约2.52万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一、概述

社会流动,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地位、经济水平、职业角色等方面的变化与迁移。而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尤其是高等教育如何影响社会流动,一直是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自从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在1967年提出地位获得模型,强调了教育作为自致性因素对人们职业地位获得的作用后,关于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逐渐丰富和深入。他们指出,教育在个体社会地位获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初次职业获得上,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进而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关于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学界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功能主义理论倾向于认为高等教育是社会筛选的主要工具和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而冲突主义理论则强调高等教育在再生产财富、权力和文化不平等方面的作用,可能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条件论和两面论则试图在两种极端观点之间寻找平衡,认为高等教育的促进社会流动功能是有限的、相对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可能对社会流动产生阻碍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未来,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包括但不限于对高等教育与代内流动关系的深入探讨,从经济学视角和利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构建能够解释不同时期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重要问题。

1.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指提供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活动[1]。它通常包括大学、学院和专门的研究机构。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社会流动,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位置变动[2]。它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两种形式。垂直流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向上或向下的变动,而水平流动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相同社会阶层内部的变动。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

在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时,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变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资源,从而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产生影响,促进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张斌贤,等.(2018).教育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路路.(200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与社会流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流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变动,而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机制之一,对个体的社会流动路径和机会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可以深化对社会分层理论的理解,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社会中仍然存在着教育不公平、阶层固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个体的社会流动机会,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探讨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并为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流动提供有益的启示。

3.研究目的与问题

高等教育是否能够促进社会流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将考察高等教育在提升个人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在打破社会阶层固化方面的潜力。

哪些因素影响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我们将探究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个人能力等因素对高等教育获得及社会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