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培训课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pptx

发布:2025-04-07约小于1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目录

1.目的

2.住院病人识别制度

3.门急诊患者识别制度

4.同名患者识别制度

5.身份不明患者标识方法

6.转科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

1.患者身份识别能使医务人员正确识别与确认患者,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活动,保证患者安全。

2.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3、当同病区出现同名患者时,应在一览牌作警示标识

将出生日期和住院号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依据。

4、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作为腕带信息,用于患者身份识别。

5、患者在进行检验、放射、超声等诊疗时,操作者需认真核对病人腕带上的信息,并让病人或其近亲属陈述病人姓名再次核对,以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6、若腕带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并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

;7、鼓励患者参与身份识别的所有阶段,使其了解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及时表达对安全及潜在错误的关心,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

8、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纳入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督查落实,持续改进工作。;三、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5、需手术或住院的患者,由接诊医师联系手术室或病房,由急诊护士和接诊医生核对病人信息,最少2种识别方式,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等,并在转科本上签名。

6、急诊护士或接诊医生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进行2人核对,交接病人病情、治疗、药物等,并双方在交接本上签名。;四、同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五、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5、当给患者用药、输血或血液制品、抽血标本、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检查标本或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操作、处置时,都必须用执行单与患者腕带上的姓名及病案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六、转科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4、与接收科室进行详细交接,接收科室护士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并认真查看病情、皮肤、药物、检查等。无疑问方可在《转科登记本》上签字确认。

5、转科交接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科室负责,做好记录,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的问题,由接班科室负责。;

谢谢聆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