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思政的伦理风险、本质动因及优化路径分析.pdf
2024年第7期科技战略与决策
数字思政的伦理风险、本质动因及优化路径分析
张 宁 王 孟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研究目的]顺应“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的最新指向,明确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
致思方向,厘清数字思政赋能思政教育的关系变化及要素流动。[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
义人本思想及思政教育规律为分析视角,探讨了数字技术在为思政教育带来科技便利的同
时,也出现主体性消解、逻辑性混乱、交互性危机等伦理挑战,而人工智能的类主体性与
现实个体的主导意识相违背、数字技术的虚拟表征与思政教育的实践本质相逆反、科技至
上的技术理性与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性相对垒,则成为伦理风险背后的本质动因。[研究结论]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实现虚实差异下的整体提升、引导人机交互中的情感生
产就成为消弭伦理风险、发展数字思政的必要依循。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的背景下,积极
应对数字思政的伦理风险,探索其正确发展路向,对于进一步深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以
及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技术;思政教育;伦理风险;本质动因;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0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
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
指向。得益于数字技术对教育生活的迅速嵌入,思政教育实现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耦合,“数
字思政”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数字思政凭借虚实交融的场域式体验、数据描摹的立体式画像等
技术优势,实现了思政教育的边界扩张和空间拓展,为思政教育的生态重塑提供了强力支撑。
它引发了思政教育各个要素的时代革新,不仅逐渐成为思政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
队,也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
学界对数字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思政的含义概要,主要探讨数
字思政的内涵及形成特征[2];二是数字思政的价值剖析,全面分析数字思政的价值理路,并进
一步探索其践行路径[3];三是数字思政的伦理审视,以二分法视角重新研讨数字思政带来的影
响,并根据其衍生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4]。整体而言,诸多学者从数字技术与思政教
育的相关性着手,对其影响进行了理论研讨与学理分析,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逻辑
理路缺乏对数字思政困境背后本质动因的分析,未从实质上说清“数字思政何以出现困境”“如
作者简介:
张宁,男,2000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伦理。王孟(通
信作者),男,1986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4
2024.7
张宁,王孟.数字思政的伦理风险、本质动因及优化路径分析
何捕捉数字思政风险的影响根源”等问题。数字技术嵌入思政教育抽离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基于此,本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教育对象来说,其主体性是“作为有情感、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