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PAGE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
C.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2.“士”原来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者,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分化:
A.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B.导致土地私有制出现
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这表明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焚书坑儒”B.废除分封制
C.农民起义D.统治者的暴政
4.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A.削夺列侯的爵位B.颁布“推恩令”
C.削夺王国的封地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
5.《子虚赋》《上林赋》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是指:
A.语言通俗深刻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现实感强D.形式朴实自然
6.《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B.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C.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D.少数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
7.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北朝后期,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力量瓦解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郡县制遭受挫折D.民族交融的深化
8.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这一状况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C.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9.如表为两宋时部分朝臣对唐代藩镇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均认为藩镇:
论述
论者
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而
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尹源
皆赖方镇相与掎角以定其乱,则方镇之兵不得谓无功于唐。
李纲
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藩王室,较之
弃之夷狄,岂不相远?
范宗尹
A.抵御了北方契丹的入侵B.形成了内外相制的局面
C.扩充了中央政府的统辖范围D.起到了维系唐朝统治的作用
10.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
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
A.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B.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
C.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D.主要依靠政治权力占有土地
11.《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jun)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醋)醢(hai酱油)(醯醢意指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糜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A.农书与农业的关系密切B.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C.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D.古代重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