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课时分层作业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进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峻
【解析】选B。题干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大意是上天下雨不仅要下到公田里,还要下到我的私田里,肯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时期公田和私田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进展到后期,公田萎缩,私田大量增加,统治者为增加税收,使私田合法化,导致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渐渐确立。故选B。
2.(2023·江苏学业考)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常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 ()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
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
【解析】选B。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国时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属于地主私有土地,故选B。
3.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进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头,封建政府推行 ()
A.均田制 B.重农抑商
C.抑制兼并 D.盐铁官营
【解析】选B。为爱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战国以后封建统治者大多接受重农抑商政策。
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治理
D.爱护小农经济
【解析】选D。材料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特地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进展,故选D。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筑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今,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鼓舞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解析】选C。由材料“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筑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表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C正确。
6.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凤姐的大红洋绉裙……冯紫英拿来推销的鲛绡帐……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上述材料反映了雍正年间()
A.中外商贸往来频繁 B.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C.官府掌握下的对外贸易 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雍正年间的外国商品,这反映了当时闭关锁国政策下的对外贸易状况,也就是官府掌握下的对外贸易;“中外商贸往来频繁”“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不符合史实;“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材料无法体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1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见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猎取和综合分析力量。第(1)题依据材料一信息“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推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影响。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未禁”“既禁”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可得出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材料及所学学问分析其对社会进展的影响。
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肯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进展,而在封建社会晚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进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展和进步。
(2)“闭关锁国”政策。对抵制外来殖民侵略起到肯定的防卫作用,但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阻碍了中外联系和沟通,使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