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总结的分析报告.pdf
...
2012年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
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綦江区中医
院康复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
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10例,完成106例,平均住院日24.7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
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
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0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
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
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
中药汤剂103例(97.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05例
(99.1%),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94.3%),针灸治疗
106例(100%),推拿治疗70例(66.0%),中药熏洗治疗60
例(56.6%),康复治疗106例(100%),内科基础治疗98例
(92.5%),其他疗法62例(58.5%)。
(二)应用情况分析
...
...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
(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
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
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推拿、针灸、
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
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
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
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
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
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
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
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
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
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
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
痉挛、疼痛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
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
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
...
完成临床路径的106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06例(100%),
体征改善106例(100%),理化指标改善98例(92.5%);临
床痊愈2例(1.9%),好转104例(98.1%)。临床痊愈及好转
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中风病主要症状半身不遂、感觉异常,言语蹇涩或
不语,口舌歪斜的评价和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异常,饮水发
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的评价。
(2)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
表评价病残程度。
(4)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吞咽障
碍可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
点为: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