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第十课 第3框 保障财产权.docx
第3框保障财产权
教学目标
1.了解保障财产权的内容,明确法律对各类财产权的保护规定。
2.提升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财产权益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财产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法律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及保护意义,掌握合同、知识产权、继承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难点
区分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财产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故事《老张遗嘱定纷争》,思考:
老张一生勤劳,积累了不少财产。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子女因财产起纷争,便立下遗嘱将财产分配好。可子女中有人认为应按法定继承来分。最终法院判定遗嘱继承优先,老张的财产按遗嘱进行分配,维护了老张处分财产的权利。
老张的子女在认为应按法定继承来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主张自己的权益?
提示:老张的子女在认为应按法定继承来分的情况下,可以先与其他继承人进行协商,尝试解决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若调解也无法达成一致,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但最终法院判定遗嘱继承优先,因为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以此维护老张处分财产的权利。
教师过渡:老张子女的这场财产纷争引人深思,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财产继承问题上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而法律对于财产权的保障有着明确的规定,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学习《保障财产权》,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来保障我们的财产权益。
新课讲授
一、财产保护,法典助力
1.阅读教材P89“生活观察”,思考:
查阅民法典,找出何某诉请宋某返还两万元的法律依据。
提示:何某诉请宋某返还两万元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在该事件中,宋某取得两万元没有合法依据,何某因此遭受损失,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所以何某有权要求宋某返还这两万元。
教师小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阅读材料,思考:
在某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部分居民的自建房因改造规划面临产权界定问题。一些居民认为自己对自建房拥有合法所有权,应获得相应补偿,但相关部门认为部分自建房属于违规搭建。最终,法律依据相关规定明确了合法建筑的产权归属,并对居民的合法财产予以保护,保障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1)为什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明确自建房产权归属?
提示:明确自建房产权归属能确定哪些是合法财产,以便保护居民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改造工作依法进行,对保障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2)居民如何确定自己的自建房是合法财产?
提示:居民可依据是否有合法审批手续、建设许可证等法律规定来确定自建房是否为合法财产。若有疑问,可通过法律途径明确产权归属,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师小结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我们拥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激励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财产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民法典对财产的归属作了明确规定。
二、合同权益,法典护航
阅读教材P89“探究与分享”,思考:
你是否赞同老刘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赞同老刘的观点。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遵循诚信原则、依法履行合同。老刘与张某签订合同后,就应遵守约定,拒绝苗某的高价收购体现了他的契约精神,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小结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订立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为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合法权利义务关系,受法律保护。遵循诚信原则、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知识产权,法典守护
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思考:
结合以上案例,说说法律保护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意义。
提示:法律保护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励创作者的积极性。如案例中孙某侵权被处罚,体现了对原创的尊重,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保护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教师小结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保护创新。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