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阐述.docx
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阐述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制造和淀粉生产等领域。纳雍县作为毕节市马铃薯生产大县,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农民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其中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采用三膜覆盖、精量播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和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从种薯选择、土壤处理、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该技术的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马铃薯生长。近年来,纳雍县按照“稳面积、强链条、优品种、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种薯供应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纳雍县,马铃薯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农业支柱产业。该县的马铃薯生产以春作马铃薯为主,同时也有早熟马铃薯种植。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当地大力推广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创建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早熟马铃薯县级示范样板。这些示范样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也确保了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播种前准备
1.1选地整地
早春马铃薯适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土壤酸碱度要适中,pH值在5.5-7.0,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吸收;选择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避免栽培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种植前10-15天,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细碎、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在整地之前,要先进行地面的清理,清除杂草、残留物等,然后进行耕作,将土壤翻松,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整地时要注意保持地面的平整,并且避免土壤过于松散而影响马铃薯的生长。
1.2盖棚施肥
盖棚时间通常可以控制在1月中旬,大棚顶高控制在2m、宽控制在6m、长度控制在60-80cm。当土壤解冻之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667m2、过磷酸钙20-3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土壤情况施用适量的氮肥。
1.3起垄覆膜
起垄种植马铃薯,一般采用高垄双行种植方式,垄高25-30cm,垄宽80-90cm,沟宽30cm,沟深20-30cm。起垄时要保证垄面平整、土壤细碎、垄距均匀。覆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防草等作用,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1]。一般采用黑色地膜覆盖,覆膜时要保证地膜紧贴地面,四周用土压实,防止风吹起地膜,地膜幅宽控制在120cm即可。为了避免出现杂草顶膜的现象,在覆膜之前需要浇水造墒,并且在造墒之后施入除草剂,例如,可以使用1200-2250mL/667m2、50%浓度的乙草胺兑水759kg进行喷雾,均匀喷雾2-3cm即可,然后将地膜覆盖全地面。通过起垄覆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4种薯切块
纳雍县的马铃薯品种以威芋5号、宣薯2号、云薯108、威芋3号等为主。其中,威芋5号是一种高效高产品种,生育期90-95天,适合在纳雍县的土壤中种植,市场前景可观。种薯应完整无损,没有腐烂、裂纹或变色等现象,如果发现种薯表面有病斑或虫害,应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后续的栽培过程。首先,切块的大小应适中,一般为每块重量在30-50g,切块过小会导致出苗率低,切块过大则容易出现块状根的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切块时要根据种薯的大小合理控制切块的大小,保证每块都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和生长空间。其次,切块时要使用锋利的刀具,并注意切块的形状,切块的形状应是规则的长方体或圆形,避免出现不规则的切口,以免影响薯块的萌发和生长,切块时要保持手部和刀具的清洁,以防止传播病菌和虫害[2]。最后,在切块完成后,应将切好的种薯进行处理。可以在切块的表面涂抹一些菌剂,如农用石硫合剂或硫酸铜溶液,以防止霉菌和病菌的侵害,处理后的种薯要进行晾干,待表面水分蒸发掉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1.5种薯处理
由于三膜覆盖马铃薯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提前播种马铃薯,为了打破马铃薯的休眠时间、促进马铃薯快速发育,在种薯切块之后需要使用1-2mg/kg的赤霉素金融8-10分钟,在浸种之后与种薯与草木灰均匀搅拌,以起到增施钾肥的效果。在催芽的过程中可以在大棚内或者是温床进行,叠一层种薯和一层湿沙,共需要堆放4-5层,在最上层使用湿沙覆盖严实,最上面用草毡覆盖即可。催芽床温度应保持在15-20℃范围内,当芽长生长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