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设施条件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

发布:2016-11-25约5.28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密度 (一)产量结构 (二)合理密植 单位面积产量=每亩株数×单株结薯重 单株结薯重=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 单株结薯数=单株主茎数×平均每主茎结薯数 每亩3500株左右,行株距30cm ×28cm为佳。 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重点抓好苗期和蕾期的追肥和培土以及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 同时整个生长期间要注意随时进行清沟排渍,干旱时要及时灌溉。 苗期管理 蕾期管理 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田间管理 苗期 苗期指出苗至植株现蕾前,此时管理的重点是及时追施苗肥。 在田间出苗率约70%时根据所计算的肥料用量追施苗肥。 追肥用速效氮肥,以保证植株前期快速生长、搭好丰产苗架的需要。 地膜覆盖的田块在幼苗露土时要及时破膜露苗,防止叶片接触地膜受太阳灼伤。 非地膜覆盖的田块要中耕,使行间土壤疏松。同时进行除草培土,培土时注意不要使土块压住叶片,还要尽可能增加垄高。 防治地老虎。 蕾期 蕾期指植株开始现蕾至开花的生长阶段,此时地下部分匍匐茎伸长,薯块开始形成,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 蕾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追施蕾肥和培土。 蕾肥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计算确定,使用速效氮肥。 蕾期要进行田间除草、中耕,做好培土,使垄高达到要求。 覆膜田块应于蕾期前去膜,田间管理同未覆膜田块。 除草培土时注意不要损伤植株根系,尤其是不能损伤形成薯块的匍匐茎,所有操作应离植株稍远。 晚疫病防治 进入蕾期后温度上升,雨水较多,此时尤其要注意防治晚疫病。 平均气温15℃以上且阴雨天3天左右时,要及时要喷施防晚疫病的保护性药剂。 ?如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则应立即开始施用治疗性药剂。并且每隔7~10天重复施用。 发病初期选用药:大生、代森锰锌、喷克、科博、爱可 早疫病防治 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 环腐病 细菌性病害防治 *晒种 *消毒 -浸种 -喷雾 -包衣 药剂: 适乐时、甲霜灵锰锌、农用链霉素、高巧、可杀得2000等 可以在包衣剂内加入营养元素等 诱杀成虫、毒饵、沟施毒土 蛴螬 金针虫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地老虎成虫 蝼蛄 马铃薯虫害 生长期虫害——蚜虫、螨虫 蚜虫主要集中在马铃薯的心叶叶背,刺吸汁液,使马铃薯叶片颜色变深、卷曲、变形、皱缩,影响顶部幼芽的正常生长。 螨虫新叶、老叶均危害,它聚集在叶片的后背,刺吸汁液,使马铃薯植株畸形,叶片边缘卷曲、皱缩、发僵,产生黄褐色斑。 马铃薯虫害防治 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药剂拌种,减轻早期地下害虫危害; 使用黄板诱蚜,杀虫灯杀虫; 适当药剂防治 地下害虫重发地块可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4kg/亩或3%毒死蜱30ml/亩。 (一)稻草覆盖马铃薯种植 六 、六安地区马铃薯主要栽培方式 (二)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种植 (三)地膜覆盖马铃薯种植 总结:马铃薯栽培“十字经” 更:更新种薯 挑:挑选种薯 去:去掉尾芽 高:高垄栽培 测:测土配方 培:多次培土 摘:摘去花蕾 补:补镁促产 喷:叶面喷肥 防:防治病虫 七、收获及贮藏 食用马铃薯生理成熟期为最适收获期。 种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避免低温霜冻危害提高种性。 生理成熟的标志是: 1.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这时茎叶中养分基本停止向块茎输送。 2.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不需用力拉即与匍匐茎分开。 3.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 (一)收获 (二)贮藏 块茎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刚收获的块茎,呼吸作用旺盛,在5~15℃下所产生的热量可达30~50kJ/t·h,如果温度增高或块茎受伤感病等情况下,呼吸强度更高。在贮藏期间块茎水分散发,经过贮藏,块茎约损失重量6.5%~11%。 新收的块茎,糖分含量很低,休眠结束时显著增高,萌发时由于自身消耗,糖分含量又下降。 块茎内淀粉含量在10~15℃下较稳定,10℃以下淀粉含量开始下降,糖分含量逐渐增加。 贮藏的基本条件 贮藏前将块茎分级和摊晾7~15天,进行“预贮”,使伤口愈合,薯皮紧实,降低呼吸强度。 贮藏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1~4℃,最高不得超过7℃。种薯2~4℃为宜。加工用薯短期贮藏以10℃左右为宜,长期贮藏时,先贮藏在7~8℃下,加工前2~3周转入16~20℃温度下进行回暖处理。 贮藏马铃薯要保持相对湿度的稳定,相对湿度为85~90%为宜。 马铃薯贮藏不能见光,光能促使马铃薯萌芽,增高薯块内茄碱含量。 贮藏方法:窖藏法、架藏法。 设施条件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马铃薯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二)马铃薯营养丰富 1.淀粉(早熟品种11~14%) 2.蛋白质(2%) 3.维生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