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之植被.docx
第PAGE33页(共NUMPAGES33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之植被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植被以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为主,灌木很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区植被会发生明显的演替,导致蕴藏的大量有机碳以气态形式释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区植被演替过程最有可能是()
A.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沼泽化草甸—高寒荒漠
B.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C.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D.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2.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增温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组成会发生明显改变,深根系的禾草增加、浅根系的莎草减少,植被物种的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
A.吸收水分 B.汲取养分 C.抗寒耐碱 D.抵御强风
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如图示意该谷地植被分布。据此回答3﹣4题。
3.从沟谷到坡顶植被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 B.从沿海到内陆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
4.影响坡底乔木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温 B.光照 C.土壤水分 D.土壤肥力
多佛尔白崖位于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是一片长达5千米的白色悬崖。多佛尔白崖岩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由地质时期浮游生物的骨架碎屑演化形成,疏松多孔、柔软脆弱。如图为多佛尔白崖位置示意及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多佛尔白崖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海相沉积—地壳抬升—块板运动—断裂成崖
B.海相沉积—地壳抬升—海浪侵蚀—崩塌成崖
C.湖相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崩塌成崖
D.风力堆积—地壳下沉—固结成岩—断裂抬升
6.多佛尔白崖崖面呈白色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质时期沉积环境清洁
②岩表粗糙,散射太阳光明显
③降水丰富,崖面被雨水冲刷频繁
④岩体稳定,崖面被长期风化侵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观察发现,多佛尔白崖崖面上附着的植物很少,主要原因有()
①崖面陡峭
②岩体成土性差
③海风强劲
④人工定时消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品尼松耐寒、耐旱,是北美西部的一种常绿针叶树。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分布着较大面积品尼松。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枝干向侧翼自然分枝的部位)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对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完成下面小题。
8.乙时期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为正,原因最可能的是该地()
A.降水增多,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B.沉积层变厚,土壤肥力增加
C.气候变暖,热量增加
D.地下水位下降,盐碱化减轻
9.从甲时期至乙时期,品尼松树干下部枝条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多受滑坡泥石流影响 B.土壤养分流失
C.遭受低温冻害 D.曾被沉积物掩埋
某中学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考察点1植被茂密,为阔叶林,考察点2植被相对稀疏,为针阔混交林。同学们采集了两考察点典型树木的叶片制作植物标本,发现同种植物叶片存在差异。查询资料了解该地针叶树为马尾松,是20世纪50年代当地植树造林选取的先锋树种。如图示意此次考察的路线及主要考察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经过自然演替,未来该区域两考察点植被将会()
A.以针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B.以阔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C.植被类型不变,差异不断扩大
D.植被类型改变,差异不断扩大
法罗群岛位于冰岛、挪威与苏格兰之间的北大西洋海域(62°N附近),岛上几乎没有一棵天然树木,如图为“法罗群岛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法罗群岛传统民居用草皮铺设屋顶,用石头砌墙,这样建造主要是()
A.取材便利,防寒保暖 B.涵养水源,通风防潮
C.供给饲料,防御海浪 D.美化环境,预防洪水
12.岛上几乎没有一棵天然树木,其原因可能是()
A.冻土广布 B.气候严寒 C.风力强劲 D.降水过多
13.该群岛被誉为“世界最美群岛”,能欣赏到的主要景观有()
A.草原、冰原 B.羊群、海鸟 C.极昼、极光 D.峡湾、石林
油茶属小乔木或灌木,喜光、喜温暖,在坡度和缓、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中最适宜栽植。湖南西部十八洞村种植了300亩油茶林,是我国“精准扶贫”的典范。如图为“十八洞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呈()
A.东高西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南高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15.图中种油茶树条件最好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十八洞村围绕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