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11.3《严于律己》知识清单.docx
【2025年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
第三框严于律己
1、违法犯罪有什么危害?(P100)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
2、我们应该对违法犯罪采取什么态度?(P100)
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P100-P101相关链接)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④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⑤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4、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轨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5、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P102)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抑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