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摘要
自从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 WTO ,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关键字: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条件; 方案; 风险及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给企业管理国际化提供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最优化。
1、企业信息化的内在要素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不得不随之升级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IT队伍,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
3、技术和管理基础
国外的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工业基础上的。虽然由于我国的国情,需要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进行,但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仍然需要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另外,信息化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在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 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 由于受到的限制 , 。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到普及。真正实现 CAD 、 OA 、 MIS 系统的企业在全国 1000 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 10% ,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 ERP 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 2.9% ,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问题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
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资金投入不足;四是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五是缺乏专门人才;六是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到障碍。要想取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胜利,必须消灭这些障碍。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
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另外,还要加强管理,要靠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和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分四个档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分工契约化、流程程序化、信息表格化、资源最优化,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适用性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