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docx

发布:2021-12-01约7.5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PAGE 1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 目前,西部地区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开始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本文针对西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给出了翔实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和新型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就必需推行企业信息化。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设途径供应了一些参考。   一、推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从全国来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气,其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而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并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供应的。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作用则更加显著,其贡献之大,约占二、三产业总量的40%—70%(大中城市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推进了西部的城市化进程,既为西部市场增加了供给,又促进了西部的开发;既满意了西部的市场需求,又促进了西部资源的产品开发和销售。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与东部地区形成剧烈反差,要缩小差距,增加企业竞争力,信息化建设指明白一条有效的途径。   首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解决企业管理上的突出问题,增加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透明度;其次,信息化能增加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准时处理大量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再次,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精简组织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削减管理层次,分流富余人员,从而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   二、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必需清晰地熟悉到,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相对于中东部企业还很落后,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   从企业发展进程来看,由于西部老工业企业居多,许多中小企业成立时往往是照搬这些国有企业的模式,企业管理层受传统观念束缚,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加入WTO以后,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依旧没有转变,仍旧围绕在产品(成本)、价格、利润三者中寻求平衡,停留在旧有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   虽然不少中小企业也已经熟悉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熟悉不足,同时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模式、手段等方面的熟悉存在偏差,仅仅把信息化建设看成纯技术性问题,认为只要购进几台计算机,组建了企业网站或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就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根本目的是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缺乏与业务战略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通常导致业务驱动的建设路线,即“业务要什么,信息化系统就做什么”,这样往往简单引起信息系统应用的无效现象,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看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个单纯的口号,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原有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运行方式等进行变革,这将给企业内部现状带来很大的冲击。   (二)管理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   西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成本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技术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管理方面表现出基础薄弱、意识淡薄、手段缺乏、措施落后、基础数据不精确等等,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通病,使得以前的那种感性管理模式难以向计算机管理模式转变。   (三)企业的资金短缺,投入不合理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自有资金不足,银行信任度低,因而很难获得贷款,资金短缺成为西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而一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运行中的管理和维护都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不断投入和支持,所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至关重要。然而不少企业在软硬件的选择下,投入比例不合理,往往是硬件选购占用了资金的大部分,而对于软件和培训的投入明显不足,另外,信息系统上线后的维护工作也没有赐予充分的资源支持,使得信息化建设事倍功半。   (四)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