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了怎么办》大班安全活动教案(精选).pptx
《着火了怎么办》大班安全活动教案(精选)
目录
contents
活动背景与目的
火灾基础知识普及
应急疏散演练安排
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培训
自救互救技能传授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活动背景与目的
01
01
02
通过开展《着火了怎么办》的安全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火灾应对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火灾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情况之一,因此,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让幼儿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发生原因,增强他们的防火意识。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火灾应对方法,如拨打火警电话、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等。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能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应对方法,增强防火意识。
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火灾应对技能,如拨打火警电话、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等。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能够将所学的安全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火灾基础知识普及
02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定义
根据燃烧物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C、D四类,分别对应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和金属火灾。
火灾分类
易燃物品包括易燃固体、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等,它们具有较低的燃点和闪点,容易引发火灾。
易燃物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远离火源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烘烤,同时要按照不同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存放。
易燃物品存放
易燃物品识别
加强对火源的管理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应严禁在易燃物品附近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焊接等作业,同时要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和燃气管道等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火源管理
除了加强火源管理外,还应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安装烟雾报警器、配备灭火器材、制定应急预案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迅速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措施
应急疏散演练安排
03
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
地点
幼儿园操场或指定安全区域。
规划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多条疏散路线,确保每条路线均安全畅通。
标识
在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
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培训
04
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
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瓶体内贮存液态二氧化碳,工作时,当压下瓶阀的压把时。内部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便由虹吸管经过瓶阀到喷筒喷出,使燃烧区氧的浓度迅速下降,当二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火焰会窒息而熄灭。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01
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02
将灭火器平稳、快速地提往火场,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地方,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握住喷射喇叭筒,喷嘴对准火源。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03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确定火源类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按照演示的方法,学员逐一进行实践操作,包括拔保险销、握压把、对准火源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逆风使用、定期检查灭火器材等。
03
02
01
自救互救技能传授
05
03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
示范并讲解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的重要性,以及低姿逃生的方法,减少吸入有毒烟气的风险。
01
保持冷静,观察火势
教育幼儿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观察火势大小和蔓延方向,判断逃生的可能性。
02
避开浓烟,寻找安全出口
指导幼儿了解火灾中浓烟的危害,学会避开浓烟,寻找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
搭建模拟火灾现场的场景,包括烟雾、火焰等特效,营造逼真的火灾环境。
模拟火灾现场
组织幼儿按照之前讲解的自救互救方法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学习成果。
演练自救互救技能
在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加深幼儿对自救互救技能的掌握。
总结与反思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6
在活动中,孩子们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提升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火灾的危害性,学会了如何报警、如何疏散以及如何使用灭火器等基本的火灾应对技能。
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火灾应对知识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