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doc

发布:2025-04-01约1.3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

[摘要]: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繁锁、教学方法呆板,造成学习数学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太重又不愿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厌倦学习数学;进入大学后,如何克服厌学情绪,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及应对策略。运用自己掌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教给学生数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厌倦数学学习心理分析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高职高专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数学课更是如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理论和经验讲,人们如果不愿干某件事情,就一定是对这件事感到厌倦了。因此,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如下:

(一)学习数学没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厌学心理。

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数学的逻辑性强,必须持之从恒的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收获,不是轻而易举地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和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这也使得学生更加厌倦学习数学。

(二)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造成厌学心理。

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而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普遍较差,数学的连贯性强,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更加厌倦学数学。

(三)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的呆板,造成厌学心理。

学校采用的数学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学通常的程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测验考试——学生参加应试。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

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运用自己掌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教给学生数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