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1_T 2515-2023 油松飞播林抚育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4-05约2.7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40CCSB64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515—2023

油松飞播林抚育技术规程

2023-10-31发布2024-01-2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51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省林业资源监测院,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新建、霍宝民、张秋娟、张向阳、俞秀玲、何威、职庆利、王念、万建东、张文清、马维新、张军、汪衡、王都、吴义财、张新育、卢翠。

DB41/T2515—2023

1

油松飞播林抚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松飞播林抚育的术语和定义、透光伐、疏伐、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飞播油松纯林和油松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松飞播林

飞机播种形成的、以油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

4透光伐

4,1林分确定

适用于飞播10年以上,郁闭度0.8以上,生长受到明显影响的油松幼龄林。4.2采伐时间

每年秋冬季树液停止流动后至翌年春季树液开始流动前。4.3采伐方法

4.3.1确定保留木

根据油松飞播林过密状况,按照每亩150~200株的密度,将生长旺盛的林木确定为保留木,且分布相对均匀。

4.3.2伐除采伐木

采用油锯等工具伐除过密木、劣质木,同时清除影响保留木生长的杂灌、藤蔓等。伐桩平切,伐根不超过10cm。

5疏伐

DB41/T2515—2023

2

5.1适用林分

适用于飞播20年以上,郁闭度0.8以上的油松中龄林。5.2疏伐时间

同4.2。

5.3疏伐方法

5.3.1密度确定

根据油松林分的生长情况,按照每亩80~120株的密度,将生长良好的林木确定为保留木,且分布相对均匀。

5.3.2疏伐作业

采用油锯等工具伐除受病虫危害的林木、被压木、弱小木、濒死木、枯立木和过密木。伐桩平切,伐根不超过10cm。

5.3.3修枝

对主干侧枝修剪采取留桩法,切口与主干平行,修枝时留1cm的残桩。修枝后保留冠高为树高的1/2~2/3。

5.3.4剩余物处理

有病虫危害的进行集中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其他可采取平铺或者沿等高线均匀堆放等方式处理,具体操作按照GB/T15781的规定执行。

6补植补造

6.1地块选择

飞播5年以上,每亩林木株数70株以下或有大于25m2林中空地的油松林。6.2树种选择

选择栎类、元宝枫、五角枫等乡土阔叶树种。6.3补植密度

补植后,每亩林木株数达到80~120株,且分布均匀,整个林分中没有半径大于主林层平均高1/2的林窗。

6,4补植时间与方法

栎类宜选择雨季点播橡子,每穴3~5粒;其他阔叶树种选择1~2年生实生苗,冬春季进行补植。补植不得损害林分中原有幼苗幼树,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林下植被。整地和苗木栽植按照GB/T15776的规定执行。

7病虫害防治

DB41/T2515—2023

3

油松飞播林病虫害主要有松材线虫病、中华松针蚧、松阿扁叶蜂、松纵坑切梢小蠹,具体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

DB41/T2515—2023

4

附录A(规范性)

油松飞播林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表A.1规定了油松飞播林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表A.1油松飞播林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危害方式及症状

防治方法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该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传播,导致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树体萎蔫,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木的木质部通常呈蓝灰色纹

1.及时伐除疫木,可采取就近集中焚烧,并对伐桩进行熏蒸处理;

2.保护油松林内天敌昆虫,释放管氏肿腿蜂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