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docx
小学语文
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
[摘要]
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作文教学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难教、学生怕写。“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的作文都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无话可写,内容空洞;二是不知怎么写,不会组织材料;三是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写不具体。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我从兴趣、观察、阅读、创新、细节、想象、自改这几个方面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有效培养
一、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现状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是应该重点关注和培养的能力。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和写作能力培养对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导致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和写作兴趣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写的精彩的很少,大多数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真情实感,对写作没有激情,把写作当做一种任务,只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作业,很少积极主动地写作。这是一种明显的对写作没有兴趣的表现。
(二)作文写作缺乏生活的素材
21世纪的小学生生活应该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充满各种乐趣与快乐的生活。但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中却很难发现有生活的乐趣与笑语,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作文选材脱离生活,内容虚假,缺少的是对社会的关注,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最终导致小学生的作文缺少了一种应有的童趣。
(三)作文结构大体相同,且错字连篇
一篇作文,中心思想是作文的核心,素材是作文的构造,结构则是作文的支架。目前,小学生的作文结构好像全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老师在教学中的结构套用使学生写出的作文在结构上如出一辙,没有新的想法,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创作个性,很难出现精妙的作文。
此外,小学生的作文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错字连篇,标点符号乱用,造成通篇语句不通,即使教师想尽力修改也无从下手。
二、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现状原因分析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感到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冥思苦想半天也无从下笔,任凭老师说破嘴,学生仍然找不到写的东西,实在逼紧了,就胡编乱造完成任务,但是批阅学生的习作就会发现学生习作或内容空洞,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或苍白枯燥,索然无味。需要老师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实际才能够勉强猜出学生作文表达的基本意思,很难找到一篇文从字顺的好文章。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我平常的作文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我认为造成学生习作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把握好训练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写话、习作和写作内容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其中1—2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3—4年级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够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5—6年级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三个学段,按照“培养有兴趣写作,培养有自信写作,培养有意识写作”的训练要求。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由说到写,程度逐渐提高。在平常的习作训练中,我们并没有认真领会把握标准,导致习作引导方法不恰当,对学生期望过高,学生勉力应付,完成的习作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指导老师缺乏亲身体验
自身对写作感悟不深,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写作技能,不能够对学生在习作技巧上进行指导。在一间教师近百人的小学,学校领导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过专门的写作测试,有近50℅的教师竟然在开始半小时后才下笔写作。利用小学六年级学生联赛试题对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时候,一百分的试题让老师来完成,最低分竟然有20分的。试想:这样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写话、习作进行有步骤、有目的、有效果的训练吗?
(三)没有为学生营造好的习作氛围
特别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他们认为习作是语文教师的事情,总在无意间淡化了对学生的字词句的训练,口语训练,阅读训练等,对出现在其他学科中的错别字,毛病句等一概不闻不问,既往不咎,反而抱怨语文老师没有培养好学生的书写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力;而语文教师作为习作指导者,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很少为学生提供说话、习作、想象、联想的机会,只是在专门的写话、习作课上才对学生进行讲解式训练,没有将写话、习作渗透到平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中,而写话习作等练习多数都是两个周才安排一次,导致了说话、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