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结构厂房柱脚底板二次灌浆层施工技术交底.docx

发布:2025-04-02约1.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结构厂房柱脚底板二次灌浆层施工技术交底

(低温抗冻胀专项)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0

–《建筑工程抗冻技术规程》JGJ/T352-2014

2.行业规范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二、材料与设备要求

1.材料要求

–灌浆料:

?采用C40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膨胀率≥0.02%(28d),抗压强度≥50MPa(GB50204-2020);

?低温环境下需掺加防冻剂(氯离子含量≤0.1%),确保-20℃施工时无冻害。

–骨料:中砂(含泥量≤2%)、5-10mm碎石(含泥量≤1%),需冲洗后使用。

–密封材料:聚氨酯弹性密封胶(耐低温-50℃),用于灌浆层与钢柱底板间缝隙填充。

2.设备配置

–搅拌设备:强制式搅拌机(容量≥500L),确保灌浆料均匀性;

–养护设备:电伴热养护毯(功率30W/m2)、温度传感器(精度±0.5℃);

–检测仪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密实度)、回弹仪(强度检测)。

三、施工工艺流程

流程:基底处理→模板支设→灌浆料拌制→压浆法施工→养护→验收。

1.基底处理

–清洁要求:清除钢柱底板下浮浆、油污及松散层,打磨至露出骨料,并用高压水枪冲洗,确保无明水残留。

–湿润养护:灌浆前24小时洒水湿润基底,环境温度<5℃时采用40℃温水冲洗,防止结冰。

2.模板支设

–模板材料: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内贴PVC板),接缝处用密封胶封闭,防止漏浆;

–支设高度:高出钢柱底板50mm,预留排气孔(间距≤500mm)。

3.灌浆料拌制

–配合比:灌浆料:水=1:0.28(重量比),搅拌时间≥3分钟,流动性控制在260-300mm(流动度仪检测);

–低温调整:水温加热至20-30℃,环境温度<-5℃时掺加早强防冻剂(掺量1.5-2%)。

4.压浆法施工

–灌浆顺序:从钢柱底板一侧多点灌入,排气孔溢浆后封闭,确保无空洞;

–灌浆压力:0.2-0.4MPa,灌浆速度≤5L/min,避免扰动垫铁定位。

5.养护与温控

–电伴热养护:灌浆后立即覆盖保温棉,通电维持灌浆层内部温度≥5℃,养护周期≥7天;

–温度监测:埋设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梯度,防止冻胀开裂。

四、抗冻胀关键技术措施

1.材料改性

–灌浆料中掺入硅灰(8%-10%)和聚丙烯纤维(1.5kg/m3),降低渗透性,抑制冻胀裂纹扩展。

2.结构优化

–伸缩缝设置:柱脚四周预留10mm宽伸缩缝,填充聚氨酯密封胶(位移能力±25%);

–排水系统:基础周边设置暗沟(坡度≥2%),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DN200)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五、质量验收标准

1.主控项目

–抗冻性能:冻融循环300次后质量损失率≤3%,抗压强度保留率≥95%(JGJ/T352-2014);

–密实度:超声波检测无空洞,密实度≥98%。

2.一般项目

–外观质量:表面平整无裂缝,与钢柱底板接触面积≥90%;

–尺寸偏差:灌浆层厚度误差±3mm,垂直度偏差≤2mm/2m。

六、安全与环保措施

1.低温作业防护

–操作人员配备-20℃防寒服及防滑靴,单次连续作业时间≤2h;

–设备电缆采用耐寒橡胶护套(-60℃),液压油更换为低温型(凝点-50℃)。

2.环保控制

–废弃灌浆料包装按危废处置,VOC排放≤0.5mg/m3(GB50325-2020);

–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达标排放。

七、引用标准与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0

?《建筑工程抗冻技术规程》JGJ/T352-2014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