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阴道微生态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持续性HR-HPV感染的作用机制分析.pdf

发布:2025-04-09约1.12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研究·医师在线第14卷第2期

阴道微生态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

持续性HR-HPV感染的作用机制分析

万颖,贾丽华,张夏华,韩晓洁*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北京101100)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方法

感染的作用机制。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因HSIL行CKC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

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宫颈微生态变化、

结果

宫颈局部微免疫状态及相关指标阳性表达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宫颈微生态变化情况、宫颈局部微免疫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DO、TNF-α、IL-

10、IL-4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行CKC后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采用乳杆菌活

菌胶囊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调节宫颈微生态和免疫状态,降低阳性率。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杆菌活菌胶囊;人干扰素α-2b凝胶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因HSIL行锥形切除;③可耐受本研究相应手术;④手术方

重要原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癌前病变,案为CKC;⑤术后存在持续性HR-HPV感染;⑥签署知情同

如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随着HR-HPV持续性感染,意书;⑦月经周期规律。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则可能会发展为宫颈癌。因此,在该时期给予患者准确的诊②CKC治疗后病程未满6个月;③合并生殖道急性感染;

断、有效的治疗及规范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预防宫颈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⑤在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为浸润

癌,改善患者的预后[1-2]。目前临床上对于HSIL常采用宫颈癌、原位癌;⑥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⑦合并宫颈病变

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可切除宫颈病变,延缓患者HSIL残留。

的病情进展。但是,该手术并未完全清除HR-HPV,术后患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因HSIL行

者仍存在HR-HPV持续性感染,不仅增加疾病的复发风险,CKC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

而且可导致疾病进展为浸润癌,因此在CKC术后清除残留对照组年龄25~47岁,平均(37.61±4.57)岁;病程1~5

的HR-HPV十分必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年,平均(2.26±0.52)年;产次1~3次,平均(1.52±0.32)

作用[3-4]。近年来,调整生殖系统微环境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次。观察组年龄26~48岁,平均(37.02±4.15)岁;病程1~4

点,有学者提出在CKC术后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中采年,平均(2.15±0.37)年;产次1~3次,平均(1.46±0.28)

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可提高HR-HPV清除率,改善患者宫次。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颈微环境[4],但临床上对于其疗效尚无统一的定论。本研究1.2方法

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