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豆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4-05约2.5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23

DB1302

唐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386-2014

小豆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

2014-11-25发布2014-12-25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2/T38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刘振兴、周桂梅、陈健、李建东。

DB1302/T386-2014

小豆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豆玉米间作栽培的产地环境、肥料及农药使用准则、种植模式、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小豆玉米间作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1302/T198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3产地环境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4肥料、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准则按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肥料使用准则按NY/T496规定执行。

5种植模式

小豆玉米间作带行配制4:2,即4行小豆2行玉米。

6栽培管理

6.1品种选择

小豆应选择适宜本地间作模式种植、早熟、直立、成熟一致、不炸荚、适宜一次性收获的品种,如保红947、冀红9218、唐红2009-73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规定;玉米品种应选择抗倒、叶片上冲的品种,如郑单958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DB1302/T386-2014

6.2整地

前茬收割后及时灭茬、旋耕、造墒。

6.3底肥

每667m2施三元素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kg,待播种时由播种机底施。

6.4播种

6.4.1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d~2d,之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进行拌种处理。

6.4.2播种期

适宜播种期6月15日~25日,最迟不晚于6月30日。

6.4.3播种密度

小豆每667m29000株,玉米每667m24000株。

6.4.4播种方法

机械播种,小豆玉米同期条播,小豆行距50cm,穴距15cm;玉米行距50cm。穴距30cm。播种深度3cm~5cm。

6.4.5播种镇压

播种后及时镇压,墒情较差的地块重压,播种后浇水地块不用镇压。

6.4.6化学除草

播种后每667m2用720g/L异丙甲草胺乳油120g兑水30kg进行土壤封闭。

6.5田间管理

6.5.1玉米田间管理

大喇叭口期每667m2追施尿素20kg,其它管理按DB1302/T198规定执行。

6.5.2小豆田间管理

6.5.2.1间苗、定苗

第一片复叶展时开始间苗,第二片复叶展开时开始定苗,穴距15cm,每穴留1株,剔除小苗、病苗、杂苗,确保苗全、齐、匀、壮。

6.5.2.2中耕

定苗至封垄前中耕2~3次

6.5.2.3花期追肥

小豆始花期如长势较弱,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追施尿素3.5kg。

6.5.2.4浇水、排涝

开花后田间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若遇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以下,应及时浇水;暴雨时,及时排涝防渍,田间积水不超过1d。

6.6采收

适期收获。小豆在80%的豆荚成熟时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清选和入库;玉米成熟后机械收割,秸杆还田。

DB1302/T386-2014

7病虫害防治

7.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7.2农业防治

实行2~3轮作,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合理使用化肥、加强中耕除草。

7.3物理防治

高温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