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623D00006-SPSS原理与应用--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4-09-09约2.3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

ADDINCNKISM.UserStyle《SPS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和实验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623D00006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SPSS原理与应用

(英文)TheoryandApplicationofSPSS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51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拓展课-就业创业)

适用专业(类)

教育学专业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SPSS原理与应用》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教育统计学的延伸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等在软件实现中的原理,并使学生具备运用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为教育学研究方法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涉及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等理论,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因子分析与问卷分析等实验项目。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深入理解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等统计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统计软件分析和处理教育学数据的能力。

课程目标1:使学生深入理解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等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2:练习和掌握SPSS软件工具栏及分析菜单选项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培养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分析的能力,及对数据结果的解释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及使用SPSS软件来实现教育学研究的素养。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2:掌握教育文献检索、教育社会调查和数据处理、教育教学评价的分析方法;

CG1

50

2-1:具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能力;

CG2

20

3-1:具有运用教育学和多学科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CG3

30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

集中讲授法:对推论统计等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对推论统计的软件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

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特定的教育研究问题进行软件操作分析,通过反馈指引学生正确实施操作步骤。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推论统计的原理;SPSS菜单栏的组成;SPSS工具栏的组成;数据的录入及整理的操作;卡方检验的操作;方差分析的操作;线性回归分析的操作;T检验的操作;相关分析的操作。

(二)教学难点

简单效应分析语句的编写;科学和准确的报告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

六、课程的要求与内容

序号

教学内容

内容与要求

学时

类型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1章描述统计

掌握描述统计的原理

2

讲授性

课程目标1

2

第2章假设检验

掌握假设检验的原理

6

讲授性

课程目标1

3

第3章数据建表及数据录入

掌握SPSS安装与进入、数据的输入和保存

1

演示性

课程目标2

4

第4章数据的整理

掌握如何建立与保存数据文件,如何在SPSS下读入其它格式的数据文件上,数据整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6

验证性

课程目标2

5

第5章均数比较

掌握均数比较的原理和3种T检验的软件操作步骤。

6

综合性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

第6章相关分析

掌握相关分析的软件操作步骤。

4

综合性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7

第7章方差分析

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软件操作步骤。

10

综合性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8

第8章线性回归分析

掌握简单线性回归的原理和软件操作步骤。

5

综合性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9

第9章因子分析与问卷分析

掌握问卷分析的原理和软件操作步骤。

5

综合性

课程目标2

10

第10章非参数检验

掌握卡方检验的原理和软件操作步骤。

6

综合性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合计

51

七、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二)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验作品

?其它:开卷(填写具体考核方式)

(三)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考核

40%

出勤

20%

无故旷课达到和超过三次计0分;无故旷课一次,两次分别扣除30%和70%的出勤成绩

课程目标1

作业

50%

抄袭他人或者其他来源资源的计0分;完整度(40%)、科学术语的正确度(60%)、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堂表现

30%

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0%)、认真听课(70%)、惩罚注意力涣散、剪指甲、睡觉等行为(严重者或者不听劝阻扣除全部的分数)

课程目标3

实验考核

期末考核

60%

客观点按得分点给分;主观题根据与题目所问问题的契合度给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八、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效果计算方式如下,达成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