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3-07-14约1.7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 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耐心思考的学习习惯,并体验创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创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图、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与材料等。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个熟悉的朋友,瞧,它来了。它是谁呢? 生:喜洋洋 师:喜洋洋利用假期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并拍下照片想与大家分享。 师: (出示图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喜洋洋在不同的景点。 师:你发现这几张照片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生:人物相同(主体相同、同一主体) 师:这几张照片中,我们主要看到的是人,一幅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那么这几张照片中的喜洋洋就是(主体),她后面的景物就是(背景) 师:在一幅画面中,主体与背景如何体现,它们有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出示课题 新授: 主题相同,背景不同 师: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中,背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咱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出示只有主体小女孩在跑的图片)。 师: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跑 师:为什么要跑呢?(可以通过她的动作和表情猜测)。只有主题的画面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播放添加背景的图片)添上背景,现在感觉背景画面变得怎么样了呢? 师生交流总结:看来,没有背景的衬托,只能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猜想他所处的环境等,画面看起来不完整,有些单调、死板、美感不足。 小结: 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背景相同,主题不同 师:看一下这组图片是怎样变化的?(出示背景相同,主题不同的图片) 生观察交流 师:背景相同,主体不同时也有特殊的效果。 小结:在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作为主体,而背景就成了陪衬。主体与背景如果表现的好,画面就会更加生动感人。 突出主体,背景陪衬 师:如何才能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呢? 出示大小主体图片比较 师生交流得出:主体物清晰、大方、大小合适 后来,小老虎还参观了一下足球场。 出示主体物无色彩与鲜艳色彩对比。 师: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第2幅 (继续提问)师:那为什么不选第一幅.呢?说说你的看法? 生:主体物颜色鲜艳,和背景对比鲜明。 出示主体物位置不同的比较 师:你觉得哪一幅更合适? 生:第一幅。 师:为什么没有选第二幅呢?因为主体物位置偏离,让人感觉画面中心不稳,主体物的位置应该相对居中。 师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了解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我们发现,一幅作品中,主体是画面着重表现的对象,-般主体所占位置突出,所占空间较大,刻画细致,色彩鲜艳;而背景只是起到了一个衬托主体,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 三、作品欣赏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作品,去体会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1.名家作品欣赏: 中国画家王友政的《悄悄话》。画面主体是谁?怎么看出来的?结合背景体会一下画家想传达什么? 交流小结:画家通过细致刻画爷爷和小孙女说悄悄话的表情神态动作,再搭配农家小院温暖的春色做背景,传达一种农家小院里平平常常的朴素温暖的美。 儿童作品欣赏,发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师总结:在画画的时候不仅要精心刻画主体,还要用心设计背景。 四、作业布置 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为已有的主体添加适合的背景,我们可以运用之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结合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添加背景,使画面的主体更明确,效果更突出。 五、作品展示并评价 同学们,老师真佩服你们,同样的主体,经过你们不同的构思,竟能出现这么多的变化! 今天的绘画练习充分说明,在一幅画面中,主体和背景同样重要,以后可千万不能忽视背景的作用呀! 课下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主体与背景的搭配和相互转换的练习。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 教学设计 裴城镇中心小学 贺彦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