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试卷测试题.docx
法学试卷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
A.行政法规
B.习惯
C.自治条例
D.法律
答案:B。正式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直接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规范来源的那些资料。在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习惯只有在经过国家认可后才具有法律效力,成为习惯法,一般的习惯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
2.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甲捡到一个钱包
B.乙创作了一幅画
C.丙与丁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
D.戊在自动取款机上多取了5000元
答案:C。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选项A甲捡到钱包属于拾得遗失物,是事实行为;选项B乙创作画属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选项D戊在自动取款机多取钱构成不当得利,也是事实行为;而选项C丙与丁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双方通过意思表示达成了设立房屋买卖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3.依据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A.应当免除处罚
B.可以免除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答案:A。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性,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5.著作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的权利是()
A.发表权
B.署名权
C.复制权
D.发行权
答案:B。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而发表权以及复制权、发行权等财产权利是有保护期限的。
6.下列关于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B.诉讼时效期间为可变期间
C.诉讼时效适用于支配权
D.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法院不予受理
答案:B。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因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断或延长。选项A错误,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实体权利并不消灭,只是权利人丧失胜诉权;选项C错误,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而非支配权;选项D错误,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法院应当受理,只是如果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7.下列情形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A.甲清扫马路上的积雪
B.乙跳入河中救起落水儿童
C.丙(12岁)错将邻居家的鸡当成自家的饲养
D.丁受他人委托照看病人
答案:B。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选项A甲清扫马路上的积雪,没有特定的受益人,不属于无因管理;选项C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构成无因管理;选项D丁受他人委托照看病人,有约定的义务,不属于无因管理;选项B乙跳入河中救起落水儿童,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是为了避免儿童的生命利益受损,构成无因管理。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答案:D。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并非刑法的基本原则。
9.下列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A.抵押权
B.质权
C.地役权
D.留置权
答案:C。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地役权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属于用益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都属于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物权。
10.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表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