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docx

发布:2023-07-15约3.5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反思并非是单纯的教学过程回顾,而是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分析,继而找出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行为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如何通过教学反思优化课程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反思内涵及意义 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包括三个阶段、多重方面。三个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具体为:课前反思,即在备课阶段对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及教学设计进行综合反思,如是否已全面了解教材、教学要求、学生情况等;课中反思,即在教学进行中进行反思,可以是深沉感悟,也可是灵光一现;课后反思,即在课程教授完成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系统地记录于纸质或电子介质中,并进行谨慎保存。多重方面是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测试等,具体如下所言: 1.教师要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如思考自己是否坚持 “以生为本”、是否贯彻“价值观、人生观”、是否向学生灌输做人道理等。 2.教师应对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反思,及时调整与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更优质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问题,对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摒弃与改进,并积极引入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 3.课中及课后,教师要对所使用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系统的反思,思考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与对应课本知识相匹配。 4.通常情况下,课后测评是必不可少,其既可反映学生对当堂课程的掌握情况,还可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测评结束后,教师要对测评内容、测评方式、测评结果等进行反思,总结课后测评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及课后测评本身的问题。 教学反思的意义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而言:一方 面,促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 方法;另一方面,逐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其向 研究型教育学者转变;再一方面,及时发现教学问题,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中学语文中教学反思的常见问题 教学反思问题是教学反思相关策略确定的基础。经总结,中学语文中教学反思的常见问题如下所述。 (?一)?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反思往往是在课程讲授完成后进行;第二,认为反思就是发现自己的教学错误、不足、失败等,并总结经验教训,而对自己优点与成功之处不作分析,缺乏对成功经验的反馈与总结;第三,将教学设计、教案、笔记中的补充说明视为教学反思。 (?二)?形式主义强烈 教学反思在“精”不在“多”,必须具有实质性、内容性,然而教学实践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数量重于质量的问题。有些中学要求语文教师要按照一定格式书写教学反思,有些中学还为教师配备教学反思本,还有些中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必须书写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一旦违反有关要求,就统一扣其量化或通报批评。大多情况下,教师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形式化检查而进行教学反思。 (?三)?轻视课前、课中反思 课前、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同等重要。现实教学?中,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根本不或很少进行课前、课中?反思,对这两阶段的反思嗤之以鼻,认为其可有可无。殊不知,课前的预见性考虑与课中的“灵光闪现”很 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优化的关键点,进 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反思内容单一 教学反思内容广泛,除上述所提到的四大方面?外,还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突发情况处理、教学讲座心?得等。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点往往放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很少涉及对教学理念,教学测?评、师生关系、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突发事件处理等的?反思。 三、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策略(?一)?正确认识教学反思 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需要对教学反思形成正确认识、保持良好心态的主体包括两个,教师与学校。 对教师来说,第一,应认识到课前、课中反思的重?要性,进行教学全过程反思。课前,回顾以往教学经验,推演本课的教学过程,预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及?应当产生的教学效果等。课中,一旦因为学生语言、行为或其他状况产生所谓的“灵光”,要及时将之记 录下来;第二,发现教学失误、不足等固然重要,但也 不应该只紧盯不好的事情或状况,以免对教学产生畏 惧、抵触等消极心态,还要将对成功、积极的经验进行 总结,并在合适的时机将其分享给其他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 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进行反思评价,故相关补充 说明,并不是教学反思。其包括多种形式,有写教学 后记、写教学案例、写教学事件、写教学札记等,且教 学反思不一定要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在八年 级下册《壶口瀑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先根据以往 教学经验进行课前反思,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后让学 生自行通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信息,感受壶 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再利用多媒体工具带领学生细读 文章,细读时应重视学生想法,与其保持良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