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doc

发布:2023-09-26约2.7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4/ NUMPAGES 14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许昌高中 卢婷婷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和特征。(区域认知) 运用资料,说明鄂尔多斯市的自然环境特点。(区域认知)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探究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归纳分析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 【基础知识补充】 1.生态脆弱区 (1)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分布:分布在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2.土地退化 (1)定义: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将下列土地退化表现与其典型分布区连接起来。 土壤盐碱化 “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红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土地荒漠化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石漠化 南方丘陵山地 4.北方农牧交错带 (1)位置: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3)治理原则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案例探究】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综合治理 探究点一:鄂尔多斯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材料一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境内北有库布其沙漠,南有毛乌素沙地,东部为丘陵沟壑区,西部为波状高原硬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7.89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0.7%;沙化土地面积5.41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2.1%。位置如图。 材料二 鄂尔多斯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夏寒暑变化大。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气温6.2℃,日最高气温38℃,日最低气温-31.4℃。鄂尔多斯高原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下图为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图和鄂尔多斯平均降水量月份分配图。 1.说明鄂尔多斯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2.鄂尔多斯的降水有何特征?这种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 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 4.鄂尔多斯地区土地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二:鄂尔多斯市土地退化的原因 材料三 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1947年到2008年,鄂尔多斯市人口由38.23万增加到146.6899万,61年中净增加108.4599万,年均增长速度为2.32%。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鄂尔多斯市急剧增长的人口及其相应增加的物质需求造成了该市垦殖范围的不断扩大。 材料四 由于种植业的单位产值远远高于畜牧业,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扩大了种植面积,以期待获得更多的利益。但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最终因经济效益差而弃耕,弃耕地因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进而变成流沙地。 材料五 鄂尔多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草类生长。但近年来出现过度放牧,牲畜的过度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生长,产量越来越低,致使草原退化面积达68%以上。 材料六 鄂尔多斯市作为全国一个煤炭资源富集区,煤炭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了鄂尔多斯市迅速崛起,但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煤炭开采导致环境破坏和土地资源损耗,已经制约鄂尔多斯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据材料分析造成鄂尔多斯市土地退化的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鄂尔多斯市土地退化带来的危害。 探究点三:鄂尔多斯市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材料七 面对严峻的荒漠化和沙化现实,鄂尔多斯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持续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继而走向全面逆转的历史性转变。2017年9月,《联合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