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9. 济南大学药学专业《药物设计与合成实验-I》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
PAGE1
济南大学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设计与合成实验-I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药物设计与合成实验-I/ExperimentofDrugDesignandSynthesisI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编码
19A00430
学分
0.5
学时
总学时:24
理论:0实践:24
课程负责人
姚建庄
适用专业
药学
先修课程
药物化学、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部分(药物设计与合成实验-I)是药学专业基础实验课之一。运用计算机实验课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药物设计软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了解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程序,熟悉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途径,掌握先导化合物优化方法,培养新药研发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目标1:在理解常用药物设计软件算法基础上,掌握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2.掌握药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基本能力。
能够针对药物设计和生产的需求,设计开发制药单元及工艺流程,采用图纸、设计说明书等形式呈现设计结果,体现创新意识。
目标2:利用药物设计软件,掌握药物发现方法。
3.掌握与药学相关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能够将数学、化学及工程基础等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制药过程中复杂问题的推演和分析。
目标3:利用药物设计软件,掌握主要分子对接方法等药物设计方法。
4.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对复杂的药学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制药工程相关软件进行制药工艺设计、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等。
四、教学安排
一、分子对接软件的介绍和安装(支撑课程目标1)建议学时:6
[教学目标]掌握安装方法
[重点难点] 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测试
[教学方式方法]计算机房授课
[教学内容]介绍常用药物设计软件
软件安装、调试和应用
二、分子对接上机操作(支撑课程目标2、3)建议学时:6
[教学目标]掌握分子对接的类型和操作方法
[重点难点]熟悉分子对接计算机算法
[教学方式方法]计算机房授课
[教学内容]分子对接上机操作
小分子与靶标结合模式分析方法
三、QSAR模拟方法(支撑课程目标2、3)建议学时:6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辅助先导化合物优化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相关数据库构建
[教学方式方法]计算机房授课
[教学内容]QSAR和3DQSAR模拟方法
掌握PDB和PUBCHEM数据库
四、药效团构建和模拟(支撑课程目标2、3)建议学时:6
[教学目标]药效团建模的计算应用
[重点难点]药效团数据库构建
[教学方式方法]计算机房授课
[教学内容]药效团构建和模拟
药效团建模的计算应用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目标1
分子对接软件安装和基本功能的应用
实验课课题参与、实验报告
目标2
分子对接上机操作、小分子与靶标结合模式分析方法
实验课课题参与、实验报告
目标3
QSAR、3DQSAR和药效团建模
实验课课题参与、实验报告
六、成绩评定与评价标准
1.总成绩评定方式
总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核成绩*40%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过程性考核成绩
满分100(×60%)
终结性考核成绩
满分100(×40%)
目标1
40
30
目标2
40
50
目标3
20
20
注:分目标达成度=%*(分目标过程性考核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分目标终结性考核平均成绩/分目标试题总分);课程目标达成度=各分目标达成度的平均值
2.评价标准
(1)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分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
目标1
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无缺
满足规范要求,内容完整
数据处理的方式基本正确
基本符合规范,数据处理基本正确
即使给予具体帮助也不能完成任务
目标2
处理数据方式正确,实验结果准确、完整
处理数据方式正确,实验结果准确
实验结果完整,重要数据无缺漏
实验结果基本完整
实习报告潦草
目标3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评价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一般性的探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