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练习
语文练习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一)(10分)
1.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
(2)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3)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
(5)来到陕西潼关,我被北方特有壮阔风景所震撼。我看到高大的古城,耳畔听着猎猎秋风声,我不禁联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写的那两句诗:_____,_____。
(二)(4分)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断肠”的意思是_____。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三)(1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
4.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及其家穿井()(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6.下面对《三人成虎》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葱害怕在自己去邯郸这一阶段有人说自己的坏话,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B.选文以对话构成文章的主体。
C.故事告诉人们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成语“三人成虎”源自这个故事。
D.“果不得见”的原因是魏王政务繁忙,无暇召见。
7.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