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种子的萌发(优质课).docx
PAGE2/NUMPAGES2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课题
种子的萌发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的表述: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设置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要求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农村里的初中生可以从电视、报刊或课本等途径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情况,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虽然能说出几句但又不敢肯定。能利用实验总结出科学理论的同学更少。让几个学生一起亲手设计实验又寻找种子萌发条件,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要的外界条件,初步学会如何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总结,当然也是他们乐意去做的事。实验探究方法合作拟订及合作实验在以前学习的课程里已有一定基础,这节课对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可以起到进步深化。
评价任务的设计:
通过阅读、实验和联系生活,能够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通过计算,学会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设计意图:
评价任务1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评价任务2检测学习目标2的达成。
评价任务3、4检测学习目标3的达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教师活动
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与评价
1.通过阅读P88--91文本和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通过阅读P92文本、分组讨论,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1.阅读P88-91文本、做小麦种子萌发的实验和联系生活经验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学生会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4.通过探究实验,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已度过休眠期
自身条件储存时间短
饱满
破损率极低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
能够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会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学会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学生会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哪些?
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什么?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会进一步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根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2
3
4
(1)表中有_____组对照,分别是________。
(2)2号瓶的作用是_____,原因是______。
如果只有2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