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

发布:2024-11-27约2.55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而优·教有方

PAGE

PAGE10

乐山市高中2023届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需要人工为微生物提供各种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列关于培养基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必须要添加琼脂 B.培养基中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齐全

C.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D.配制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需要将pH调至酸性

2.下图示酵母菌、醋酸杆菌利用葡萄汁进行发酵时可能发生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需要O2参与过程只有③⑤

B醋酸杆菌也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

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酵母菌发生过程①②的场所不同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一些选择,错误的是()

A.分离大肠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

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

C.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D.验证酶的专一性,选择淀粉酶、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和斐林试剂为材料

4.如图为纯化培养大肠杆菌的一个操作环节(图中1—5是画线的先后顺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大肠杆菌密度最大的区域是1处

B.该接种方法也适用于大肠杆菌的计数

C.该操作步骤是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第二次及以后划线起点都在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先通气后密封,而制作果醋则需要持续通气

B.腐乳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卤汤的主要作用是杀灭各种杂菌

C.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D.滴加酵母菌和海藻酸钠混合液时要让注射器接触CaCl2溶液液面

6.酱的酿造最早在西汉。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其中以黄豆、蚕豆等为原料,通过米曲霉菌发酵制成的称豆瓣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蚕豆瓣可提供米曲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B.温度、湿度和盐度等都会影响米曲霉菌的生长繁殖

C.黄豆、蚕豆中蛋白质经米曲霉菌分解产生氨基酸和多肽

D.制作豆瓣酱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只有单一的米曲霉菌

7.垃圾分类是垃圾收集、处置方式的革命,是对垃圾有效处置的科学管理方法。去掉可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从而减少污染。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微生物菌种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B.面粉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该废水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首选样品

C.该实验中菌种溶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常用的接种工具是灭菌处理过的涂布器

D.不同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不同,所以加碘染色后透明圈越大降解能力越强

8.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

脲酶产量(u/m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

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

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

脲酶产量(u/mL)

0

1.15

1.60

1.73

1.45

0.28

A.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C.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脲酶比其他小分子蛋白质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D.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9.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pH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B.超过37℃的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中的酶会迅速失活

C.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都是常用的酶制剂

D.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10.以下有关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红细胞时应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加入磷酸缓冲液有助于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

C.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采用高速长时间离心

D.透析时需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