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知识大闯关】土地的誓言.ppt

发布:2024-01-26约3.59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地的誓言基础知识大闯关一课时巩固探究名师点睛拓展阅读基础提升以练助学拓展提升综合运用*名师点睛以练助学**怪诞:荒诞离奇;古怪。亘古:远古。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族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丰饶:富饶。污秽:肮脏的东西。*4.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作家。辽宁昌图人。代表著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5.中心主旨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发出了誓死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甚至牺牲的铮铮誓言。*一课时巩固探究*3.选词填空。这时我听到故乡在____________(召唤呼唤呼喊)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____________(召唤呼唤呼喊)着我。她低低地____________(召唤呼唤呼喊)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召唤召唤呼唤拟人排比、比喻*5.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B.文章运用“呼告”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你”相称,将土地比作“母亲”。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D*6.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第1自然段铺陈许多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其作用是什么?把关东平原的美丽景象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加大了信息容量,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恢复故乡的美好的信念和决心。*(2)“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中的“这种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要多次写“这种声音”?“这种声音”指故乡的声音,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3)“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怎样理解句中的人称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激动,他产生了一种倾吐的欲望,对土地以“你”相称,使抒情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基础提升拓展提升C*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A.无论即使总 B.无论尽管都C.不管还是总 D.不管即使都D*3.【2019·广东中考】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将“探望”改为“探访”)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在“爱国”前加“是否”)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删掉“的原因”)A*4.【山东德州中考改编】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牟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